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网上有爆料称,河南新乡延津县城北学校对班级成绩后十名学生收取200-500元的费用,用以奖励成绩好的学生。有学生家长晒出了学校的通知短信和收据,在校方出具的收据里,收款事由一项仅为“加费”两个字。事后有不少家长前往学校抗议。对于收费的标准,校方负责人回应由于该校是私立学校,收费标准由学校的董事会研究确定。(2月28日澎湃新闻网)
曾经有句玩笑话是“谈感情,伤钱”。没想到现如今,在一些学校里却出现了“谈分数,伤钱”的情况。这不,新闻中的城北学校竟然“看分数下菜碟”,规定班级成绩后十名的同学要多缴纳200至500元的费用,用于奖励成绩好的同学。成绩好就有奖励,成绩差就得多交钱,真是再次应了那句话,“分儿分儿,学生命根儿”。
在我们口口声声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分数和成绩的追逐却从未停止过。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劣等生。成绩成为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此“唯分数是举”的“戒尺”不仅仅打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身上”,更打在了“素质教育”的脸上。在笔者看来,新闻中这种对于分数和成绩的过分追逐而忽视教育公平甚至是学生尊严的“按成绩收费”的行为,说到底,是由于“应试思维”在作祟。在“应试思维”的“统治”下,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从而“变着法儿”的用各种手段刺“激励”学生考出好成绩。而学生们,在成绩的压迫下,磨去了棱角,失去了活力,成为了“分数”的“奴隶”。长此以往,学生的未来何在?教育的未来又何在?
显然,在“应试思维”下,“素质教育”是也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应试思维”不祛,类似新闻中的“奇葩”事件就不会绝迹。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制度,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只有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真正摆脱“应试思维”的束缚,转变教育方式和理念,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窠臼。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