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一消息成为近段时间网上关注焦点之一,也引起了各种反思。在我看来,屠呦呦的获奖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到底要让科学做什么?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家搞科研,或者说中国科技界的科研导向,就是跟踪国外科学家的研究,哪个研究方向热门,中国科学家就立即跟上,美其名曰“入主流”。“入主流”并没有错,但这不应成为最终目标。
也许是因为我们曾经遭受西方列强凌辱的时间太长,现在我们独立了、崛起了,做事却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目的,那就是向西方人证明我们中国人是能行的,要得到西方人的承认与认可。我们急于证明自己,急于得到别人的承认,但却忘记了我们做事情的真正目标。表现在科学上就是,凡是西方人认可的,中国科学界一定认可;凡是西方的科学评价标准,中国科学界就奉如圭臬。比如,中国科学界极为扭曲的英国《自然》、美国《科学》崇拜和SCI论文崇拜,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当然,必须承认西方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仍高于我们,因此不断学习借鉴是必要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明白,我们以西方为师、向西方学习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是为了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这个根本目标。如果我们在为什么搞科学研究这个根本问题上认识模糊,那么就只能还在跟踪型科研的老路上打圈圈。更要命的是,仰人鼻息的科研导向会扭曲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屠呦呦无法获得中国科技体制的认可就是最极端的表现——据说,她老人家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发表过SCI论文、没有出国留洋过,而这些,却恰恰是当今中国科技界的“硬通货”。
如果有人问,屠呦呦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自主创新精神。中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具备自主创新力,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但这一点恰恰是我们的软肋。比如芯片技术,多年以来,中国芯片进口额一直超过石油,长期居中国各类进口产品之首,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芯片技术不能自主。攻克这些技术能发表SCI论文吗?恐怕不能。但是,攻克这些技术对于中国发展来说却是大有意义的。
让科学做什么?在屠呦呦看来,就是要让中医药这座宝库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人类健康造福。造福民生,这是科学家应有的情怀,也是不可淡忘的初心。(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林永芳:“知而不为”更可怕 2010-10-09 |
杨于泽:从中国文物的灰姑娘经历看西方人的... 2010-11-19 |
刘根生:科学研究,要经得起失败 2011-09-30 |
毛颖颖:“中国故事”走向世界正当其时 2012-12-14 |
高 路:剪刀石头布,多少人在瞎比划 2014-05-06 |
任 彦:动静皆美的文化观 2014-05-16 |
毛建国:对屠呦呦的关注还能持续多久 2015-10-08 |
屠呦呦获奖并不证明老套路可取 2015-10-08 |
张田勘:应对疟疾仍须努力 2015-10-09 |
王传涛:“下一个屠呦呦在哪”仍然需追问 2015-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