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6月25日,刚刚和习近平主席共同参加完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的普京对华进行了“旋风式”访问。以“老朋友”相称的两个大国领导人时隔两天再次会晤。此次访问虽然前后不到24小时,创下了普京15次中国行的最短时间记录,但成果却异常丰硕。双方政府部门和企业间签署了30余份不同层面的文件,涉及领域广泛。其中,两国元首《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尤为引人关注。中俄倡议的核心要义,在于共同探寻在一个“失衡”的世界中达成“再平衡”的方案。
《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开宗明义地指出,两国元首“高度重视维护国际和地区的战略平衡与稳定”。这种提法表明,“战略平衡”和“全球稳定”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世界充满矛盾。建立世界秩序和探索有效全球治理的现实办法,不是消灭矛盾,而是寻求实现矛盾及其不同侧面之间的平衡。中俄倡议的核心要义,在于共同探寻在一个“失衡”的世界中达成“再平衡”的方案。当然,这一倡议所强调的“战略平衡”从本质上有别于传统大国政治中的“平衡外交”。
值得注意的是,在奥巴马担任总统的八年中,“战略再平衡”始终是美国的核心对外战略。实际上,从欧洲政治传统中继承了“均势外交”理念的美国一贯注重搞平衡外交。从二战走向终结之际罗斯福描绘的“四大国合作”世界蓝图,到尼克松面对美国衰落趋势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说”,都试图寻求建立某种平衡。不过,美国的平衡外交传统和中俄当前所倡导的全球战略平衡相比,在诸多方面都大相径庭乃至南辕北辙。
中俄倡导的全球战略平衡与美国的大相径庭
首先,中俄在声明中集中批评了“单方面”行动造成的全球失衡问题,而美国的平衡战略始终将自己置于“平衡手”的位置,按照一己意图塑造世界秩序。美国眼中的世界平衡不过是自己玩弄的“王球不落”游戏,无论是传统的“硬实力”、冷战后强调的“软实力”还是新世纪提出的“巧实力”,都只是其游戏的手法。当前美国力推的所谓“战略再平衡”,究其本质不过是通过调整自身全球力量部署,将美国全球力量更多集中到日益崛起的东亚,以便在应对中国崛起等问题上扮演所谓的“离岸平衡手”角色。
其次,美国迷信用武力缔造平衡,而中俄则明确强调将战略稳定看成纯军事概念“不能反映当代战略问题所具有的广度和多面性”。以国际反恐为例,“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连续发动了两场战争推行其反恐战略,但“暴力化”的反恐带来的是“以暴易暴”逻辑的恶性循环,反而激化了中东等地复杂的政治矛盾,导致当前亚欧大陆腹地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也直接促生了“伊斯兰国”和“独狼式袭击”等新型恐怖主义。
再次,美国的平衡战略追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中俄声明倡导的则是一种基于相互关切的“相对安全”理念。比如,二战后大国核弹和导弹竞赛加剧,在主要大国已经拥有核弹和导弹发射能力的既成事实面前,“相互确保摧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大国战略关系稳定,维系这种“威胁平衡”带来的相对安全已经成为大国之间的默契。然而,近年来美国以地区冲突为借口,分别在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强行部署“萨德”和“宙斯盾”反导系统。这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游戏规则、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的损人利己行动。历史经验表明,损人的最终结果往往并不利己,在安全问题上“吹灭别人的灯”,必然“烧掉自己的胡子”。美国单方面追求“绝对安全”的结果是声明中所指出的“导致军力增长失控,动摇了全球战略稳定体系”。
最后,美国达成平衡的办法是建立和巩固以自己为中心的军事同盟体系,而中俄则主张构建一种能够满足多数国家需求的全球共同安全体系。乌克兰危机后,美国进一步强化北约,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甚至制定了“战备行动计划”,以便加强对俄遏制;在东亚,则全面升级了五对双边军事同盟关系,还加强了虽然不是传统盟友、但与中国发生摩擦冲突的越南等国家的军事合作,针对中国的意图明显。上述举动显然与防御性国防和全面裁军的理念背道而驰,也给中俄两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全球战略稳定所涉及的不只是中俄两个国家的利益
美国单方面的平衡战略带来的共同威胁,是中俄两国共同致力于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动因。不过,全球战略稳定所涉及的绝不只是中俄两个国家的利益。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背景中,任何国家的长远利益都有赖于全球战略稳定的实现。当前正在重组的世界秩序如果出现学者们预言的“大崩溃”、“大混乱”和不可收拾的“碎片化”,任何国家都将被置身于“覆巢之下”。
美国等西方国家最大的忧虑之一在于中俄走向结盟,甚至已有媒体惊呼新发布的这份声明标志着中俄已经在走向联盟。应当承认,中俄声明虽然并未直接提及美国,但字里行间的指向性却非常明确。不过,如果据此认为中俄正在通过结盟对抗西方,则纯粹是一种过度阐释。
声明绝不应被看成是中俄走向结盟的信号,无论是中俄还是其他任何国家缔结的军事同盟,实际上都背离了声明本身所阐释的理念。采用军备竞赛和缔结军事同盟的办法突破“安全困境”,只会让国际社会陷入更深的、无解的困境之中,最终让全球战略稳定丧失根基。
从中方角度看,推动全球战略稳定是实践习近平主席阐释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共同安全”理念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不结盟政策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原则之一。结盟所能带来的所谓“共同安全”,仅限于范围非常狭窄的小团体之内,且极不稳定也不可靠,背离了中方“共同安全”倡议的真谛,更不可能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因而不会成为中国外交的选项。
全球战略稳定还有赖于大国之间更紧密的经济文化纽带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摈弃“阴谋论”,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民族复兴。不过,在一个“阴谋论”仍然广有市场的现实世界中,中国也必须拥有化解各类“阴谋”和“阳谋”的办法。中俄两个最大的新兴大国携手向世界表明对全球战略稳定的立场,即是这种努力的一次重要体现。
全球战略稳定的实现不仅需要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再平衡”,进而逐步减少对军事手段的依赖,还有赖于主要大国之间建立更均衡和密切的经济文化纽带。2015年,双边关系中依然麻烦不断的中美两国的贸易额已经接近6000亿美元,而中俄贸易额却不足700亿美元。普京此次访华的主线仍在于加强两国的经济合作。不过,加强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本身,也应被看作中俄共同致力于全球战略稳定努力的一部分。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俄即将中俄关系界定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组“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果只是建立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共同立场之上,滞后的经贸联系必然会成为全球战略稳定体系中的薄弱链条。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战略稳定本身也有赖于中俄关系“广度和多面性”的拓展。中俄“携手不结盟”的意义远不限于双边领域,也是推动当前“失衡”世界“再平衡”的方案之一。
欧 诣:普京访华的三大看点2014-05-19 |
张军社:中俄同为世界和平集聚正能量2014-05-20 |
顾金俊:中韩经贸合作要抓住新机遇2014-07-03 |
经济日报:深化中俄油气合作需要定力2015-02-03 |
朱 锋:共同打磨中美关系携手同行的“新常...2015-09-28 |
马 尧:习奥会树立中美海上军事合作新典范2015-10-08 |
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大关键词2015-10-23 |
以机制性对话增信释疑2016-06-06 |
俄罗斯“向东看”不是被制裁逼的2016-06-06 |
日本若心里无鬼,何须怕中俄配合2016-06-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