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人权是什么的争论不能背离常识
环球时报社论
//m.auribault.com 2016-04-15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美国国务院13日发表一年一度的人权报告,对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老调重弹的批评。中国、俄罗斯是大国里美批评的重点,其中中国部分多达28000个英文单词,俄罗斯部分约27000个单词。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北京时间14日与美方前后脚发布《201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针锋相对批评美国枪支管理失控导致2015年13136人死亡,警察当年射杀965人,已存在14年的关塔那摩监狱长期不经审判关押犯人,当年有56万美国人无家可归和33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等等。

  有多个国家也在差不多的同一时间对美方人权指责进行了反驳。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全球性人权大辩论。客观说,美国处在大辩论的中心位置,它的基础性条件比较好,又有全球最强大的话语权,因此它总体上是论战的主动方、进攻方。

  然而美国制造的冲击力逐渐释放得差不多了,它批评别国会说些什么,大多预先都能猜到。美方指控通常集中在选举权、言论自由、政治异见人士因违法被处理等方面。这些在不同政治制度之间广受争议,不同群体对它们的认识往往南辕北辙。这也决定了美国的人权报告会有铁粉,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坚决反对者和不赞成者。

  中国对美方的批评,则大多是美国人权领域的硬伤。其实中方报告对美国人权问题的梳理颇受第三世界国家欢迎,真实影响力稳步上升。

  中美的情况互比,美国社会的基础比较好,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快。美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对继续推进人权事业吊儿郎当。中方则从上到下重视发展人权,实际成果不断形成。中国的司法改革有诸多进展,比如取消劳教,修订刑诉法等。中国还放开二孩,大力加强环保投入。总之中国的政府关切与群众需求有很高一致性,全社会总体上是一股绳,因而我们的人权面貌每隔几年就能有所刷新。

  美方的最大软肋是,问题明摆着,但是政府缺乏解决它的动力和意志。比如枪击案泛滥之恶明显是美国人权领域的流血伤疤,但美国政府为解决它所付出的实际努力几乎是零。奥巴马政府针对难以推动限枪只能发发牢骚,顺便说些很像是给自己脱责的话。

  人权的内涵十分丰富,而且与人的现实生活和处境息息相关。但是华盛顿和西方现在经常把人权话题搞成政治争论和对垒,使得这个话题更加“高大上”并且轰动,但逐渐脱离实际,与越来越多第三世界国家民众对“人权”的原有理解对不上号了。

  还举中国的例子,美国反复批评“中国人权恶化”,但这些指控总是集中在以违反中国法律方式反对中国政治制度极少数人的案例上,而对中国大范围的人权进步漠不关心。这不能不给人一个强烈印象:华盛顿在拿“人权”同中国玩政治,它想做的是要冲击中国政治体制和现有司法体系。

  俄罗斯搞了多党选举,接受了西方大的政治框架,然而俄继续是美国与西方在人权领域猛烈抨击的对象。这让我们相信,由于中美大国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随着中美竞争的更加突出,中国无论怎么做,也会被美定性为“人权不及格”。中美人权之争越来越失去现实指导意义。

  历史地看,人权论战对全球强化人权观念起了正面推动作用,外部压力也对中国社会的相关思考产生了推力。然而必须指出,美国当下的做法越来越背离常识,走向偏激和极端。美方的所谓“正确性”在靠它的综合软实力强行支撑着。其实它所说的人权已经空洞化,越来越像拍卖场上被哄抬起高价的某件华而不实的器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