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国产大客机,与全球竞争力对标
余建斌
//m.auribault.com 2015-11-0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高端复杂的民用航空工业领域,C919是少有的新来者、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它体现了我国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体系与全球竞争力的对标

  当11月2日下线的首架国产大客机C919如约而来时,现场沸腾了。从首架机的研制到总装下线,人们盼了7年。40年前曾参加“运十”大飞机研制的老一辈航空人,个个眼噙泪水,体味这一历史时刻,他们深知民用航空工业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更懂得它发展起步之难。

  在高端复杂的民用航空工业领域,“大飞机俱乐部”并非想进就能进。当前,干线客机市场长期被波音和空客两家垄断,C919是少有的新来者、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者。它对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民用客机那么简单,还体现了我国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体系与全球竞争力的对标。C919不仅代表了技术上的突破,更具备切分市场的潜力,相当于波音737和空客A320机型。虽刚下线,但已获500多架订单。

  有人质疑C919是“黄皮白心”,称机载关键系统都是采购自国外,并非自主研制。毋庸讳言,在某些关键部件上,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差距不小,然而,正如专家所说,判断一架飞机是否本国制造通常看三个标准,即整机产权归属、研制整机的核心团队、整机研制的关键环节。除了整体的机型设计,C919共现实了102项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C919无疑属于“中国制造”,是自主创新的硕果。

  很多人惊讶地看到,供应商名单上出现了不少国外企业的身影。其实,这很自然。C919采取的“主制造商—供应商”发展模式,是国际主流模式,更何况,“一架飞机”和“一架有实力切入商业市场的民航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C919是面向商业市场的机型,必须利用全球化的便利。遵循国际标准,进行全球采购,对C919打入国际市场是极为必要的。

  设计水平先进、国产化率超出最初设想,C919无疑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交出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国航空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跃。它背后蕴藏的市场空间和创新红利,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宽容和耐心。据预测,未来20年仅中国市场就将接收5500多架新机,总价值高达6700多亿美元。C919采取“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路径,不仅让我们能抓住时间窗口驶入这片蓝海,而且能通过技术转移、扩散、溢出,带来长远的辐射效应。比如,C919采用了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而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正是我国高端制造和全球竞争力对标的体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C919,它还是一个提升“中国制造”的项目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中国装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C919的“C”是中国英文名称的首字母,有人说这个取名也隐藏着和波音、空客公司三分天下的雄心。这当然只是一种美好期望。事实上,要真正“使自己的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对C919来说,还要闯过商业飞行前的几道关;对中国装备制造能力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不应苛求C919立刻拥有一步到位的“逆袭”竞争力,但是,只要以强大的对手为坐标,一步一步走稳自己的路,哪怕起步有些迟,我们还是有希望争得应有的一席之地。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长期从事科技领域报道)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