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别给老人群体贴标签
赵欧仁
//m.auribault.com 2016-07-05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报载,在合肥的11路公交车上,一个老人,对着一个独自坐在座位上的小朋友要求他让座。他对小朋友说:你要让着我,我是老年人,边说还掏出了老年卡,小孩子就要给老人让座!小朋友生病了,感冒难受,一直在咳嗽,没有说话。然后这个老人看小朋友没让座就冲着这个小朋友辱骂。

  这一事件因为具有代表性,而在坊间引起热议,而矛头一概指向了老人的为老不尊。

  如此舆论指向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近来各地有不少这类新闻,诸如老人逼迫年轻女子让座,稍有迟疑便坐到女子身上;再比如有的老人虽然提醒对方为自己让座,而被让座后却还是嘴上不依不饶,引起反感。

  但是,正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恰恰因为上述事例的极端,才被作为新闻报了出来,这道理大家应该懂。而绝大部分老人,肯定不是如此蛮不讲理,倚老卖老的毕竟只是个别现象,不应该放大,继而成为公交车上老人群体的标签,从而形成年轻乘客与老年乘客的对立。

  即使单单发生在合肥的这一事件,也有很多未详尽之处。我们知道,小朋友的妈妈也在公交车上,她有没有座位?是不是可以抱起小孩子坐在同一个座位上,从而让老人也有歇息之处?从现场照片上看,似乎小朋友的妈妈是坐在另一个座位上,而这种行为,会不会才是惹怒老人的导火索呢?不管事情真相如何,我们就一味指责老人倚老卖老,是不是也缺少理性?当然,对于个别老人存在的行为,也必须予以抨击,像那些年轻人不给让座就指责、辱骂、甚至殴打年轻人,乃至故意坐在女子身上等行为,已经不属于道德范畴,而是触犯了法律法规!

  我们的社会需要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重,而不能强制他人如何如何,在这个意义上讲,个别老人的行为确有不妥之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形成惯性思维,而是要客观看待每一例事件,少些指责,多些理解,别把个例扩大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