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致信中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对网约车管理办法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大众出租认为,目前在网约车市场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竞争状况,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客运车辆需要取得车辆营运证的相关规定。(6月22日中国新闻网)
自网约车诞生以来,网约车与出租车之间的矛盾争执就没有间断。一方面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的罢运抵制活动屡有发生,另一方面,出租车公司也频频向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施压,要求政府打压网约车。
但令我们颇为不解的是,面对网约车的冲击,出租车行业几乎拿不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与竞争手段。无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服务方式上,或者在价格机制上,出租车行业都顽固地抱着其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面对竞争,缺乏自我改革的勇气与意识。它们只是一味地坐等讨要政府对竞争者的打压与取缔政策,成为只知道伸手要政府权力庇护的“伸手党”。
他们甚至没有真心地思考为什么网约车这么受欢迎,也不愿意反思自身管理与服务到底有什么问题。他们只是片面地将网约车的火爆归因于对方的价格优势。在他们看来,网约车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为对方的管理成本比较低;而出租车之所以贵,乃是因为自身管理成本比较高。但他们并不去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管理成本高,在高管理成本中,哪些是合理的,需要保留的;哪些又是不合理的,可以削减、革除的。
平心而论,网约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网约车总体而言价格更便宜、车辆更舒适、服务更优质、使用更便捷,显然更受欢迎;相比之下,出租车不仅价格上没有优势,车辆舒适性没有优势,而且服务存在很多问题。动辄拒载,打车难司空见惯,服务态度差,交接班时间与公众的出行需求相冲突,凡此种种,长期令公众苦不堪言。两相对比之下,公众选择网约车、抛弃出租车乃是自然而然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出租车与网约车的矛盾,实际上是出租车与公众对出行方式多元化需求的矛盾。
出租车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固然有一些乃是年深日久所形成的痼疾,不是通过旬日之功即能解决的。但也有许多问题,通过技术手段或管理的微调就能有效缓解。甚至有些问题,本身就是出租车业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所致,通过规范管理与严格落实即能避免。
本来,网约车诞生之后,社会期待网约车的,不仅是网约车为公众的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与便利,更重要的,乃是希望通过网约车这一新业态的竞争所形成的压力,倒逼出租车行业优化管理、革除积弊、强化监管,进而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并倒逼出租车行业改革管理体制,激活这一行业的生命力。
但从目前来看,公众的期待恐怕要落空了。网约车来袭,固然让出租车行业感受到了压力,但这并没有促使他们勇于面对自身的问题,也并没有逼使他们反思自身的行为。面对网约车的竞争压力,他们的应对措施仅仅是要求政府打压、取缔网约车,要求政府以权力手段为他们清除竞争者,要求政府给他们创造一个无竞争、无外在压力的生存环境。他们依然抱残守缺,希望依靠过去那一套弊病重重、管理松散的运营体制与管理模式来攫取垄断利润。他们在内心深处固执地认为,他们是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不会对他们坐视不理,政府一定会给他们一个说法。
历史是不可逆的,妄想回到过去无竞争压力的环境中攫取垄断利润,这种想法既可怜又可恨。实际上,就算政府回应他们的希望,就算政府不顾公众的需求,悍然取缔网约车这一新兴行业,积弊重重的出租车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张 燕:分类监管网络约租车,这个可以有!2015-09-11 |
让网约车冲击变为出租车改革增量2016-03-15 |
让市场决定网约车的去留2016-03-15 |
让网约车成为“放心约”2016-04-01 |
网约车定位的认知差异如何弥合2016-04-29 |
网约车别“棒杀”也别“捧杀”2016-04-29 |
网约车“共享”属性多过“高端”2016-04-29 |
规范网约车别总想着杀鸡儆猴2016-04-29 |
网约车服务亟须提高“双门槛”2016-05-05 |
别让“黑”网约车成为一种“习惯”2016-05-1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