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海归卖煎饼可以理解但不必拔高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6-06-0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更多

  西南政法大学大门外热闹的学林街上,有一位从日本游学归来的名叫李玉红的女士,在卖煎饼果子。李玉红是法律专业毕业,学过插花、开过饭店、在外企上过班。但据媒体报道,她不甘心在家带孩子,决定完成大学时的梦想——卖煎饼果子。据称,李玉红的生意还很是不错。(6月6日《重庆晨报》)

  高考之际,出现这样一则新闻,无论有心还是无意,起码很容易在事实上让人产生联想。它似乎验证了这样一种说法,人生的道路千万条,相对于选择世俗意义上成功的那一条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道路更重要。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这也算是一则不折不扣的鸡汤故事。

  对于李玉红卖煎饼果子一事,舆论表示了极大的理解和尊重。有人想到了“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故事,甚至有不少人送上鲜花和掌声,他们理由是,李玉红此举契合了时代特点,这样的选择正说明这个社会充满活力,正说明了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多样了。在很多人看来,这样选择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现代社会应该有更多个性化的选择。

  这是一个流行“新闻反转”的时代,不知道这则新闻会不会反转。即便不会,我也坚持认为,李玉红的选择值得理解,但没必要给其贴上太多的标签。从新闻中看到,李玉红是河南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后来随着丈夫“前往日本做研修生,一边打工一边赚钱”。那个海归被热捧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海归并不比国内学生更有吸引力。新闻没有说明,李玉红在日本读的什么大学,更没说明李玉红有没有尝试其他就业。换言之,从现有信息中看不出李玉红选择卖煎饼果子,到底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被动选择的结果;到底是真的出于一种兴趣,还是面对就业市场的无奈选择。

  必须声明,每一种选择,只要是基于自己的意愿作出的选择,都值得理解和尊重。李玉红能够放下架子、不讲面子去卖煎饼果子,应该得到理解。但这种理解,并不代表就要拔高。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在表象之外,当事人具体有着怎样的想法,到底有没有夜深人静时的无奈,有没有独自一人时的心酸?相对于当事人,其实我们都是外人。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把海归卖煎饼当成一种倾向的话,这种倾向值不值得变成导向?有必要指出,不是所有的海归都是高层次人才,一些“水平不够海外凑”的人,在就业市场失宠,并不罕见。更值得追问的是,那些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海归,如果选择卖煎饼果子,是否就一定是社会之幸?个人认为,绝对不是这样。作为个体,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但作为一个整体,我们还是认为应该把人才放到适合的地方。这样说,不是瞧不起卖煎饼果子的人,而是认为作为一种导向,不应该鼓励高层次人才卖煎饼果子。就好像当初一些人愤懑于“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由此转化为“造原子弹的纷纷去卖茶鸡蛋”,难道就是我们想看见的吗?

  由是而言,海归卖煎饼并不值得过度解读。真正走近李玉红,倾听她的心声,还不知有多少无奈。当然,作为个体,如果这是其兴趣所在,自然值得理解;但作为一种导向,并不值得夸耀。在人才使用上,我们还没有奢侈到让高层次人才普遍去卖煎饼果子的地步。如果出现这样的倾向,只能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有必要研究解决。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