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防灾减灾日:防灾化于心,减灾践于行
斯涵涵
//m.auribault.com2016-05-12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第七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此次论坛就是“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11日《人民日报》)

  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但是恐怕还是有人已经淡忘或不重视这个日子。

  其实,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连日来,江南、华南部分地区遭受新一轮强降雨袭击,犹如“车轮战”的持续降雨已导致多地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防灾减灾日益重要,这也是国家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和意义。

  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人数不断上涨,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各类灾害风险明显增,城市安全也成为影响人们归属感幸福感的重要指数。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既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研究与灾害风险综合防范研究。也要重点提升重要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设防水平,将灾害预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确保紧急救援避险物资的必要配备,以及综合减灾基础设施的极大完善,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全面提高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协同作战的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不仅仅是一个特别的宣传日,还应该是全面启动的实践行动。不仅仅是一条条宣传标语和一本本学习资料,还应该是认真的实际演练以及训练有素的应急能力及减灾机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枯燥的理论灌输和空洞的形式上,一些防灾减灾专业理论和术语,将人们与防震减灾疏远开来,尤其是一些中小学校和学生遇到一些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导致孩子们遭受伤害。

  近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枯燥的宣讲、单一的逃生演练转变为多元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例如,用黑板报、手抄报、三句半的形式告知孩子们和公众,在遇到灾情时正确的逃生方法;邀请专业医师进行应急救护讲座,教授应急救护知识和现场救护技能;通过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事实,告诫居民增强对生命财产的防护意识;做好灾害预报防范工作,有效降低灾害损失……生动有趣、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积极营造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逐步构筑城市安全屏障。

  防灾内化于心 减灾外践于行。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社会安宁。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更要狠抓工作落实,让防震减灾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增强广大民众识险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