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非要等到血荒才想起用血难?
邓海建
//m.auribault.com 2016-04-27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春节以来,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多个地区的医院出现血荒,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50多个供血不足。于此背景下,一些“血贩子”却瞄准了法律法规的漏洞,把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血液当成商品出售。在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媒体记者经过半多月的暗访调查,摸清了一条由血贩子操纵的买血卖血的利益链条。(4月26日齐鲁网)

  一边是少数医院甚至因为缺血停掉了80%的手术,一边却是“血贩子”赚得盆满钵满、年入上百万元。

  这是无利不起早的买卖,这发的是趁火打劫的“人命财”:在“血贩子”手里,全血200cc要1000元左右,而在苏大一附院血库大厅,医院的收费标准为全血每200cc220元。更为吊诡的是,你以为这是“刀尖上舔血”,现实却是——地方血液中心称知道血贩子“但管不了”,而能管的警方却是“报警一小时无人管”。

  这一片江湖,就这么沦为“法外之地”。尽管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也尽管我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三条也规定,对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问题是,有法可依之后,谁来过问?谁来执法?

  在逻辑关系上,血荒与“血贩子”,或者互为因果:因为血荒,“血贩子”才能生意奇好;因为“血贩子”牛气冲天,血荒之祸才会变本加厉。来自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无偿献血率为9.5‰。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在发达国家,据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5.4‰。面对血荒日益频仍的格局,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献血率达到每千人口10人次;到2020年,献血率达到每千人口15人次。眼下看来,达成这些目标,难度并不小。

  悖谬的是,面对各大城市普遍性的用血难:相关职能部门一不去想着打击“血贩子”,二不去创新献血工作,莫非等着救命的血液从天而降?

  如同慈善事业的症结一样,公益用血遭遇的梗阻,说白了,无非也是三个问题:一是透明,二是人性,三是法治。多少年前类似“血液浇花”等故事并未走远,献血用血机制上的问题仍是被诟病到地老天荒——那些成本的悬疑、那些账目的影魅、那些管理的疏漏,加之义务献血者“光荣感”的虚化,令不少地方的献血工作需要如强制摊派的“任务”般才能基本完成。不充分尊重献血者、不尽力公开运作流程、不全力打击血液黑市,负能量云集,乱象丛生,如何激活公民义务献血之心?

  用个时髦的思路:破解血荒,供给侧改革是关键。不要动辄埋怨公民的所谓“意识”,也许,唯有制度健全、法纪刚性、程序理性,干净的血液才会维系健康的生命——这个良性循环,显然不只是道德诘责或呼吁能胜任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