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网络外卖近来“时运不济”——生产环节的“黑餐厅”问题硝烟未散,配送环节又陷入了舆论漩涡。近日媒体报道,相比商家配送、平台配送等正规军,第三方配送才是外卖配送的真正主力,然而由于市场发展快、进入门槛低等原因,这些配送员成了不可控的杂牌军。
他们会带来哪些问题?摆在明面上的是服务——配送超时、食物串味、服务态度差等早已成为顾客投诉的热点,也让网络外卖招来无数板砖。而消费者看不见的还有安全隐忧。根据记者调查,为了节约成本,部分配送员所使用的保温箱“年老色衰”,污渍遍布,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从业者身份复杂,入职无需健康证明,一旦携带传染病或在送餐途中出现食物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从某种程度上说,外卖配送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要将美食从餐厅取出,经历短则数分钟、长达1小时的路途送至消费者手中,其间还要保证食物的卫生、安全、新鲜等。因此,外卖配送不同于普通的快递,应属于餐饮行业范畴,应当具备一定的从业许可和资质。
然而当前,第三方配送平台“跑马圈地”,为了抢占市场而重速度轻服务,重规模轻品质。一方面,忽略“守门员”身份。以从业门槛而言,要从事外卖配送只需在平台APP上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认证,不用1分钟即可完成注册开始抢单,成为一名“合格”的配送员——简单快捷、来者不拒,真是零门槛!另一方面,没有当好管理员。外卖配送也是一个技术活,然而平台的线上培训大都沦为摆设,线下培训则主要是推销装备,几乎不涉及业务培训,对于组织松散的旗下员工那是一个大写的放心!
此外,监管滞后也为行业乱象提供了泛滥空间。和此前热议的“黑作坊”问题一样,网络外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发展快、问题多,而监管仍未跟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谁来管、怎么管都还是一个模糊地带,亟需更多探索。
怎么办呢?从操作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平台可以发挥技术优势把好准入关口,严守从业门槛、加强资质审核,在监管、培训等环节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这非常简单,关键在于动力不足。所以,监管倒逼是必须的!一方面,专项行动应有雷霆万钧之势。所谓安全重于泰山,外卖配送零门槛已经违法违规,直接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乃至安全,因此不妨通过专项行动予以整治,严加惩处,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业平台感受到泰山压顶。
另一方面,探索常态监管。从业人员有资质不等于安全卫生,行业平台加强管理不等于问题解决,应该说,外卖配送乱象只是网络外卖问题在配送环节的一个表现,解决也必须从全局下手。对此,部门监管、媒体监督、群众投诉举报要形成监管体系,形成监管常态。比如,上海食药监局成立了专门的网上执法支队,尝试与电信、工商、公安等建立联动平台;有地方尝试与网络平台对接大数据,实现备案机制,建立信用监管体系;还有的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试水网络餐饮服务标签追溯制度等等。
不管怎样,网络外卖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安全应是根本,守法应是底线,对其治理也要及早出手,不惜重拳。
李劭强:“禁叫外卖”有点道理,但算“懒政”2014-11-24 |
袁 媛:食堂“捆绑”学生折射传统教育的“...2014-11-24 |
罗志华:网售处方药须恪守规则2015-09-24 |
李志起:餐饮O2O火爆“烧钱”背后的阴影2015-10-13 |
毕 舸:餐饮外卖O2O别成了“外卖020”2015-11-03 |
一周道德点击2015-11-14 |
陈玺撼:食品“搬运工”就能无视食品安全?2015-12-03 |
吴学安:网销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掉线”2016-01-08 |
“饿了么”的黑心作坊为何没人管?2016-03-16 |
网络订餐呼唤“监管APP”2016-03-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