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本报报道了长沙部分小区业主、商户等在小区公共区域私设地锁,引发其他业主不满,但业主投诉大半个月,甚至有的小区被媒体曝光多次,情况并未得到改善。报道刊发后,10多位市民致电本报热线96333,称自己居住的小区也有类似情况。记者调查发现,交警、城管、住建等多部门因各种情况均难以监管这种行为。(4月11日《长沙晚报》)
客观地说,车主私设地锁并非是长沙独有的现象,在全国一些城市甚至上演装地锁与拆地锁“大战”。按常理,私装地锁霸占小区公共空间是名副其实的霸道行为,理应被整改,但在现实生活中遭遇难以监管的尴尬。这种“不合拍”现象,无疑值得我们探寻与反思。
地锁可谓是我国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伴生物。十几年前,私家车数量较少而车位相对较多,地锁尚属无人问津的冷门货。但是,随着私家车保有量增多,停车位“一位难求”渐渐成为不少有车一族的心头之痛。尤其是在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先天的车位规划数量不足、楼房间距过窄以及乱搭乱建,小区内的车位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这种有限的停车位与不断增长的私家车保有量之间的矛盾,大大激发了众多车主的“创造力”,比如在停车位放置椅子占位,或在地上书写“禁止停车,违者放气”,或立着“专属车位,请勿乱停”的牌子。凡此种种,都是为了给自家爱车霸占一个“栖身之所”。 特别是,像雨后春笋般“长”出地面的地锁,将原有的临时性“霸道”行为变成了常态,并产生破窗效应,最终导致霸道行为愈演愈烈。
殊不知,私设地锁并非只关乎个人道德问题,更是关乎公共安全与利益。因为,在公共空间私设地锁,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公共车位强行据为己有,是典型的侵犯公共利益的行为。同时,严重影响了公共通道原有的畅通功能,容易绊倒或碰伤老人、儿童。地锁倘若占用或阻碍了消防通道,更有危及小区安全之虞。特别是,业主争先恐后地私设地锁还时常引发纠纷,既伤了邻里感情,更有损社会的和谐稳定。
地锁之害近年来深受公众诟病,也被有关部门列为亟待破解的课题。比如,北京前年施行的《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私设地锁将被处以最高5000元罚款。综观各地出台的“解锁”政策,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效果并没有人们料想中的那么理想。这固然与现实中“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以及“九龙治水水不治”等有关,但是根源还在于停车位的严重不足。
可见,为地锁解锁,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就治标而言,既需要相关监管部门携手严厉执法,或将监管权责明确集中到某一部门,更需要街道、社区和物业加强宣传、积极劝导,还需要广大车主强化自律,主动放弃“霸道”的做法。就治本而言,就必须从车位供给侧发力。比如,在晚上等特定时段及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城市非主干道或公共场所可画出更多停车位供市民使用。鼓励老旧小区挖掘潜能开辟更多的车位,将车位比下限纳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立项的准入条件,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立体车库、智能车库。如此,方能真正有效缓解停车难,让每一个市民的爱车都寻得一个“栖身之所”。
法制日报:廉政短信虽好但能发给谁 2009-06-10 |
法制日报:廉政短信虽好但能发给谁 2009-06-10 |
新华社: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 2010-10-19 |
长江日报:保障房是保障谁的 2010-06-23 |
周武辉:竞争力折桂难掩隐忧 2012-05-25 |
一周留声 2013-08-02 |
“三严三实”共产党人的做人准则 2015-07-01 |
中国外交“下半场”精彩画卷徐徐展开 2015-07-15 |
齐鲁晚报:海南特权房戳破了多少权力面具 2010-06-23 |
因势而为聚焦发力 2016-01-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