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别让“房”不胜防阻碍“孔雀东南飞”
孙明
//m.auribault.com 2016-03-24 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 更多

  3年来,厦门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南北满怀希望申请购买人才住房,却以失望告终。老家在河南的南北2011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专业博士毕业,被作为人才引进到福建省厦门市。他说,选择来这里工作的原因,除了厦门“气候温暖、空气好、适合居住”外,“面试的时候用人单位特别提到博士可以申请厦门市人才住房。在房价飞涨的当下,这一点无疑有很大的吸引力。”(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时下,房价持续走高,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因此很多城市用提供人才住房的福利来招贤纳士,可谓筑巢引凤的明智之举。只是,鉴于人才对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政府不能反复无常,对当初的分配住房承诺改弦更张,此举不仅会让人才望而却步,也损伤了政府的公信力。厦门应该尽快给引进的685名人才一个明确交代。

  据报道,2012年5月,厦门第一批人才住房的价格是每平方米4500元上下,当时房地产市场均价是每平方米1.1万元,2016年1月涨到了2.2万元。按人才住房最低面积110平方米计算,3年前购人才住房只需50万元左右,而现在购买同样面积的商品房则要240多万元。政府给的购房补贴(分32万元、48万元、80万元三个层次)连个零头都不够。

  首先,厦门虽然是一个宜居城市,但给人才提供相对优厚的住房,无疑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其所用。而如今厦门朝令夕改,不但让这些引进人才苦等了3年,还把本来含金量十足的实物配置,改成了形同鸡肋的住房补贴,实在是没有体现出爱才、惜才的大家风范。

  其次,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政府本就应该以最大的诚意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营造人才聚集的“强磁场”,而不是空许承诺,或者给允诺福利打折扣。换言之,政府即使是用住房货币补贴代替实物配售的方式,也应该提早告知,才能让引进的人才做出更自由、更多元的选择,而不是空欢喜一场。

  最后,厦门的685名引进人才之所以难以享受到心满意足的住房优惠,乃是由于引进的优惠政策取消了实物配置,而替代的货币补偿难以抵挡节节攀升的房价,才让人才们心有不甘。基于此,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避免出现引进人才成为新旧政策过渡的牺牲品。如此才能既保证公平,又维护了政府的尊严和信誉。

  当然,有了梧桐树,不愁金凤凰,厦门既要用政策措施吸引人才,也要用市场手段留住人才,这样才能抵御风险,让“孔雀东南飞”成为常态,这才是厦门求贤若渴的应有之姿。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