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舆情何时不再“神反转”
李庆勤
//m.auribault.com 2016-02-25 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春节刚过,2016年竟然又掀起了一场舆情反转大戏,引起社会各界讨论的“上海女孩吃完年夜饭就分手”被披露为网站炒作。

  类似的舆情反转,在过去的一年已经上演多次,不禁让广大受众一次次晕头转向。舆情反转,指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在后期跟踪报道中出现与之前相反的“剧情”,甚至被披露为假新闻,出现反转。这类舆情反转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对新闻事件调查的深入,出现了新的内容,如反转再反转的“天价鱼事件”;另一种则是一开始便是假新闻,在后期更多人介入后,发现根本就是假的,如一开始提到的“年夜饭分手事件”。出现这类反转的原因包含一些媒体片面求快,为抓眼球不加核实就刊发,为赚取点击量无视真伪就转载。当然,也包括一些刻意制造影响力、增加知名度的恶意炒作。

  2015年,国内连续发生了河南大学生救落水儿童身亡、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云南女导游骂游客、女子被狗咬伤谎称救人骗捐、中国老人东京被撞被传“碰瓷”等等舆情反转事件。虽然事件地点以及具体内容大不一样,但这些“新闻”的出现,以及后期的反转都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就年夜饭分手事件来说,该帖浏览量突破30万次,微博评论量高达20万条。这还仅是发帖网站的浏览量,还不包括各媒体转载后的阅读量及评论。

  然而,在这样的事件中,并没有赢家,反而各方都受到了伤害。首先莫过于当事人。年初发生的“网传莆田新娘娘家陪嫁一个亿还包括一架飞机”事件中,当事人身份披露后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不敢去学校,然而“新闻”中的内容却完全子虚乌有。类似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个别网站,有些甚至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微信公众号。然而它们却代表同一个群体——媒体。反转事件一出,公众首先否定的就是媒体,发布消息的媒体也好,转发消息的媒体也好,只要参与其中,都是“谣言”的传播者,公信力首先受到置疑。最无辜的当属受众,处于舆论传播链条的重要一环,却被“戏耍”得团团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虽然,舆情反转是这两年出现的新词,但其核心——“虚假新闻”早在相关研究之列。在相关的新闻工作者条例中,也不乏明确规定。破解舆情反转,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以制度约束媒体人,并形成行业共识,提高从业者素质更是重中之重。于转载者及网友而言,在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遇事也不必忙着下结论,多问、多想、多搜,以免成为舆情反转后的笑柄。

  如人民网舆情分析师所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加理性、文明的网络社会,这不仅仅是媒体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理性地使用“拇指话语权”,减少“神反转”出现的概率,是所有人都该努力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