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不能只在“用工荒”时才想起农民工
乔杉
//m.auribault.com 2016-02-17 来源: 济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上班族回到城市,开始了日常工作。然而让很多人不习惯的是,平时司空见惯的小摊小贩以及其他一些“身边的行业”从业者却少见踪影。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春节“用工荒”,使许多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可或缺。(2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现在每逢春节,都会出现“节中愁”和“节后慌”现象。所谓“节中愁”,就是大家熟悉的乡愁了。拿今年来说,这个春节的舆论场几乎把乡愁绑架了,一时间大家都是满腹离骚、呦呦鹿鸣、沉吟至今。所谓“节后荒”,也就是早已有之的用工荒,回到城市发现农民工还没有就位,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一时间产生了慌张的感觉。

  “节中愁”和“节后慌”有着矛盾的两面成分。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农民工勤奋勤勉一年,好不容易有一个春节,积压一年的思念自然需要时间和空间来释放,于是他们回老家去了,而且为了多享受一些亲情,节后也不急于赶回城市。这其实也是一种“乡愁”。

  乡愁是普遍性的,与文化文凭、岗位地位等外在因素没有必然联系。农民工群体“讷于言而敏于行”,没有矫情地说乡愁,但并不是没乡愁。也正是因为这一文化心理的普遍性,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只要城乡差别依然存在,大量农民工还会选择春节返乡,用工荒会延续很长很长时间。而对于城里人来说,包括农村出身的城里人,应该多多理解和尊重农民工的乡愁。

  这种文化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还涉及经济、制度等各方面问题,其成因远远不止文化因素。当我们追溯“中国奇迹”,在承认城市自身努力以及知识人才作用的同时,也不要否认乡村的支持特别是进城农民工的付出。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暖春之旅,不会有这么多农民工涌入城市,也不会让城市化进程这么春风得意。应该看到,相对于过去,农民工的地位已然上升,可是相对于城市人的地位,相对于他们应该得到的,还远远不及。不能只在“用工荒”时才想起农民工。

  户籍、住房、医疗、就学等城乡二元制度问题交集,让很多农民工难有归属感。由于很难融入城市,他们觉得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每逢春节倍思亲。解决“制度性问题”,唯有“制度性改革”。城市应该通过结构性改革,让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让他们“来了就是一家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