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国家民政部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国现今单身人数已近两亿,“主动选择”单身的“剩男剩女”日益增加。在经济发展的快节奏和生活负担的重压下,中国面临着“第四次单身潮来袭”(第一、二、三次分别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对此,媒体高度关注,社会密切关心,围绕单身潮展开诸多热议。
从学者的角度来看,就目前的态势而言,单身增多是一种现象,但不一定就是趋势。单身现象越来越多,也并不意味着这是某种潮流。任何社会现象或者社会潮流的发生、发展,总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在中国特有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单身现象不一定会成为所谓蓬勃发展的潮流。
从文化基因来说,单身现象目前还难以得到广大中国民众的普遍认同、认可和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的高单身率,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因素,但本质上是西方“狂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独立个性”等固有文化特征的外在表现。当下中国,尽管有部分年轻男女对自由、独立的单身生活表现出较高程度的认同,但单身生活与中国传统的家文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孝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是不相符合的,固有的家庭观念、家族观念、集体意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也就决定了单身现象不可能得到普通民众彻底、快速的认同。
其实,真正的单身群体不完全是自我主动选择的结果,而更多是客观因素造成的。现有的单身群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的男性光棍,他们的单身更多的是因为贫穷、性别失衡而不得已的结果,属于“被动型单身”。现代社会科技层面上,B超验男女等现代科技的违规使用,尤其是一些地方偏高的女性胎儿人工流产率,极有可能导致社会整体的性别失衡。而大量分布在城市中的单身女性之所以选择单身,多数还是由于工作竞争激烈压力大无暇顾及个人终身大事、顾虑结婚后生育给工作造成影响、要求高而屡次恋爱失败、缺乏可信度高的交友平台、错过恋爱婚育最佳时期等无奈因素。假如上述困境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她们依然会选择结婚论嫁。此外,持续升高的离婚率也造就了更多的单身人士。
坦率讲,单身现象并不符合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很难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有效支持。男女结合、共同生活的婚姻关系,不仅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之一,更是人类物种不断繁衍和再生产的重要机制。如果多数青年男女选择单身而不合法生育的话,不仅预示着某个家族的断代绝后,更危及一个国家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种”的数量的延续与质量的提高。兹事确实体大!因此,一个健康发展的国家,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应更多地放在关注家庭和谐上,而不是单身发展上。
所谓潮流,是一种方向、是一种大势、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我们目前看到的单身现象,更多的是各种外因造成的社会扭曲现象,并不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主动选择”行为,是完全可以通过社会政策和价值观念的调整予以矫正的。因此,对一些不利于男女婚恋、生育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以调整、优化和完善,最大程度地优化并降低单身群体婚育的环境、成本和风险,依法保障性别平等,转变婚恋价值观念,树立理性家庭伦理,才是正确的决策选择之道。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