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昨日,为期三天的第17届性文化节在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宣告落幕。虽然不少参展商铺均表示今年的生意下降了不少,但落幕前的展厅喧闹依旧,不少情趣用品如充气娃娃等受到了极大的追捧。(11月9日《信息时报》)
作为一届性文化节,追求的不只是经济效益,比如让商家赚多少,主办方获利多少,还在于社会效益有多大,比如能吸引多少人来捧场,社会反响如何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性文化节依然“赚了”,媒体记者笔下的“火爆开幕”、“展台一度被围得水泄不通”、“落幕前的展厅喧闹依旧”这些都说明“这是一届人气爆棚的性文化节”。事实也如此,人气旺,观众尤以中青年居多,无疑成为本届性文化节的一大“亮点”。
既为亮点,自然值得重点关注和解读。那么性文化节何以会人气爆棚?观点普遍认为,得益于中国人性观念的改变,从侧面反映中青年人群性用品消费观更为开放,也更注重性健康。对于这些观点,笔者也持赞成态度,但同时也认为,仅从“观念转变”、“注重性健康”的视角观察还远远不够。
是否可以从需求的角度来解读?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观念有作用力,但说到底起决定性作用的在于需求。比如我们明知深夜吃夜宵对身体不利,但因为肠胃需要,还是会直奔夜宵店而去。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列举很多。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需求首当其冲是生理需求。所以,性文化节“火”在公众对性文化的旺盛需求。不少情趣用品如充气娃娃等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可以说是因为生理需要,才有追捧。
是否可以从单身人群增多的角度来解读?此前有调查显示,中国已经迎来第四次单身潮,许多人主动选择了单身,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城市,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对于好多人来说,身可以单,性却不能单,那么要脱性之单怎么办,毫无疑问选择情趣用品成为主要途径之一。
是否可以从性比例失衡的角度来解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0079万人,比女性多3376万。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则高达206:100。数据连着一个结论,那就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而男女比例失衡,直接导致一些大男人娶不到老婆,不少大老爷们为弥补缺情少爱的性遗憾,于是“被迫性”选择情趣用品。
广州性文化节已走过13年之久,为什么这样一个节会具有超强生命力?“从抬脚就走到大方挑选”可以归结为观念的转变,但更多的则是一些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试问如果每一个成人都没单着,都有性伴侣,文化节又能火爆到哪里去,又能火爆至好久?
因此,一句“观念转变”诠释不了本届性文化节的“亮点”,解读亮点还需要多角度进行。
广州日报:注意放套的副作用2008-11-11 |
广州日报:注意放套的副作用2008-11-11 |
空穴哪来的风?2008-11-08 |
魏润身:“性福”的隐忧2013-01-05 |
高 路:彭教授与大妈,有话好好说2014-11-19 |
宋维宙:性文化本无“节”2009-1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