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岳 乾:警惕国内旅游的“空壳化”
//m.auribault.com2015-10-10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有媒体指出,云南丽江的旅游开发已整整走过20年。这些年中,当地市场蓬勃发展,2015年预计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435亿元,但巨大的光环下,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原住民搬离,古镇文化流失。(10月9日中国广播网)

  实际上,原住民以及本土文化的流失并非仅存在于丽江一地。不久前,即有媒体报道指出,国内民俗风情街存在着“千街一面”的问题,民俗渐趋流失,而充斥其中的,大抵是与别处并无多大区别的伪民俗的商业。古镇亦如是。而且,即使那些目前看来对本土文化、本地民俗保留的较好的古镇,也面临着上述危机。

  上述现象折射出一个问题,即国内旅游的“空壳化”。所谓“空壳化”,是指旅游产品越来越失去了文化的、生命的内涵,成为徒有其表的视觉物;而旅游者也越来越感受不到旅游景点应予承载的文化本质与精神体验,旅游行为所收获的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视觉冲击。

  国内旅游“空壳化”,一方面应当归因于商业,尤其是连锁式商业的挤压,而其根源,则在于传统民俗、文化尚没有找到能较好地既能保存文化精华、又能应对市场运营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应当归因于政府管理思路的滞后,实际上,我们国家许多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管理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以满足游客视觉感官要求的旅游。但可以说,国内的旅游已经逐渐度过了第一阶段,朝向目的更多元、需求更深刻的第二阶段演变。传统的管理思路势必显得相对滞后而僵化,由此也就造成了旅游的“空壳化”。

  旅游“空壳化”值得我们警惕,因为,它不仅是对旅游这一行为之本质的背离,而且从长远来看,也将戕害旅游产业的发展。

  就前者而言,旅游行为绝不仅仅是旨在收获视觉冲击的一场感官之旅,当有更深层次的内涵。这一点,又可分为横向/共时与纵向/历时两个方面。从横向/共时来看,旅游的目的在于传播异质文化,实现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通,这就要求旅游行为应当是一场文化发掘与体验之旅,包括尝试异乡饮食特色、观赏异地风景名胜、体验他乡独特民俗、感受他者风土人情,文化融通当是其中一以贯之的主线。这要求旅游客体不能仅仅提供肤浅的、表层的视觉产品,而剥除文化的、民俗的内涵。

  从纵向/历时来看,旅游的目的也在于今古交流,实现现代人对于往昔不同时代的精神接受,这就要求旅游行为应当是一场精神感悟之旅,包括了解历史名人、体味传统文艺、感受古典精神。这要求旅游客体应以表层的视觉物为载体,强化古典精神的内涵。而在横向的文化交流与纵向的精神传承中,人的思路逐渐多元、眼界逐渐开阔,社会的心胸也就逐渐宽容而深刻,这才是旅游行为真正的意义。如果旅游“空壳化”,不仅文化融通与碰撞的目的难以实现,而且精神传承的价值亦将无所安放,或将带来文化与精神的双重凋敝。

  而就后者而言,虽然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旅游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有心人已经看到,国内旅游存在着不小的危机,其中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国外旅游。这并不奇怪,当国内旅游越来越“空壳化”,文化与精神的内涵日趋流失,已经逐渐度过第一阶段的国内游客必然不满足于国内旅游的“空壳化”产品,必然会谋求更重要的文化与精神体验,也就必然会“用脚投票”,出国旅游逐渐成为首选。

  所以,政府与社会都不能仍由国内旅游“空壳化”继续蔓延,应当以实际的行动扭转这一态势,拯救国内旅游,守护旅游行为的文化价值,维系国内旅游产业的久远发展。

  文/岳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