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兵 临:“高温维权”集体失声值得深思
//m.auribault.com2015-07-29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当前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最大问题,仍在于法的实施环节面临不少障碍和困境。九成受访者选择不投诉,背后更关系到人们对法治实施的信心度。

  炎炎酷夏,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情况如何?高温津贴兑现得怎样?近日,四川省人社厅发布全省21个市(州)近年来夏季高温劳动保护情况调研报告,显示只有约42%的劳动者表示享受到了高温津贴,90%的受调查员工表示高温权益受侵害时不会选择投诉。为了保住“饭碗”,劳动者维权出现集体失声现象。

  权益保障及法治进步的前提,是对客观现状有一个科学准确的评估。四川省人社厅的调研报告,为我们评估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上述数据折射出劳动权益保障法在实施效果上令人堪忧。

  增强法的实施效果,首先需要从执行角度提高法的可操作性,杜绝可能发生消极懈怠或规避法律的立法“软”条款。不可否认,保障劳动者高温权益仍有立法短板,诸如对违法用人单位的惩罚过轻,对权益内容的界定不明等。但从近年来的高温津贴等发放情况看,当前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最大问题,仍在于法的实施环节,无论是行政执法还是司法救济,都面临不少障碍和困境。

  在劳资双方实力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倾向于保护弱者利益的劳动权益保障立法,其实施效果往往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强有力的行政部门监管,对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法进行全天候常态化监管,看管住资方对劳动者权益的“掠夺欲望”;二是简便公正的司法救济机制,能够及时灵敏接受来自劳动者的诉求,并以低廉的司法成本、公正的司法结果,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最后的保障;三是独立健全的劳动者自组织,能够随时替劳动者发声,在弱者陷入个人困顿时,能够以集体力量与资方抗衡。

  遗憾的是,上述三个方面目前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出于地方税收利益等的考量,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疲软,当罚不罚或轻罚;尚在改革中的司法还不足以为劳动者维权提供充分的救济;而劳动者自组织更是发育不良,集体失声缺乏集体觉醒。在劳资市场难以短期改变的情况下,权益保障必须正视劳动者为保饭碗而放弃维权的心理,将“维权就会丢掉饭碗”的企业行为纳入立法禁止之列,并建立对用人企业后续行为的执法监督和司法审查机制,免除劳动者维权者的后顾之忧。

  看似细小的高温权益保障,实则需要诸多劳动法治实施环节发力,以让维权机制全天候有效。这看似是“大马拉小车”,但从价值上衡量,九成受访者选择不投诉,可不仅仅是“细小权利”,背后更关系到人们对法治实施的信心度。而人们对法治的坚守与信仰,正是基于法治对这些“细小权利”的贴心关照之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