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就事物发展阶段的时机性质而言,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时代的“风口”。当下,谁能开拓创新出奇招,谁就将制胜。有此判断,主要基于历史发展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国所处发展周期和中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四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每隔35年左右,中国政经秩序就会周期性重组
人类社会总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在历史大势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于能根据事物发展规律,采取逆周期、创新性手段实现趋利避害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现实中,在局面最不明朗时,谁能创造性地找到突破点,并能据此点发展自己,谁就将成为下一个周期的领导者、弄潮儿。
自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球化进程也因此大大加快。1815年,英国击败法国拿破仑王朝确立全球帝国地位,自此世界格局发展就出现一个大约100年左右的大循环周期。从1815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好100年,1914年后一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次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大重组才算完成。从1914年到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也近百年,2008年后世界再次进入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大重组周期。上世纪的那次秩序重组是列强争夺殖民地背景下的热战争,而本世纪的大重组则由于核平衡、联合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等因素作用,将会呈现出博弈中发展、发展中博弈的重组进程。
自1911年清朝覆灭以来,中国一直有一个大约35年左右的发展大周期,即每隔35年左右,中国的政治、经济秩序就会发生一次大重组,每次大重组后就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是第一个周期,为时34年。第一个周期后,是数年“内战式”重组,1949年新中国诞生,中国进入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是第二个周期,为时33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阶段,一直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确立中国新一个发展阶段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是第三个周期,为时34年。从2013年开始算起,我们已经进入了第四个35年周期,周期结束将在2048年前后。
如果再仔细观察,会发现中国从1912年开始的大周期与一战的时间节点几乎重合,接下来中国发展周期与世界发展周期也几乎重合。1945年二战结束,我国与世界周期的起点相同;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终结西方经济二战后的第一个景气周期,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两者也几乎重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二战后西方第二个景气周期,中国经济2011年开始主动降速换挡,时间点也几乎重合。
上述的重合意味着,中国的第四个发展大周期恰好与西方的百年大周期重合,西方同样有大约35年的发展周期,现阶段我们正处在新周期的开头阶段。这个35年左右的大周期,头5年是关键阶段,谁在这一时期掌握主动,谁就有望在接下来的30年大发展周期中掌握主动。
市场经济具有很强的周期波动性,这种周期性是建立在事物兴起、成长、成熟及衰退的生命周期之上的。在此逻辑中,作为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需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创新获得掌握更多资源的机会,实现突破。特别是在困难阶段,若能通过创新探寻出新的机会点,一旦市场进入爆发趋势之中,就像抄底买了股票一样,在未来获得巨大利益。你是不是那个未来的弄潮儿,也许是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时候了。
身处市场经济第三阶段,中国具有五大优势
市场经济一般都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基础工业化阶段、立足于基础工业化的制造业爆发阶段、产业升级进程中的中高端制造业发展阶段和后工业化时代的消费化主导阶段。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只是国家大小不同存在周期差异而已。
中国经济现阶段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准确的说,中国是刚过第二阶段,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头。中国经济在这个阶段具有五大可持续发展要素:一,中国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仅8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生产率还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种空间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空间。譬如,过去100人完成的工作,通过机械化、智能化后一两个人负责巡视机器即可完成,如此人均生产率自然有大幅提升空间。
二,城市化进程会带来大量的基础建设需求,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会深化社会大生产分工。我国实际城市化率距发达国家有30%左右的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进程至少还将持续20年以上,这个进程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看东部城市,中国似已是发达国家,但如果到中、西部看看,就会发现还有不少贫穷落后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分工的深化,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
四,中国在产业升级,产品技术含量、工艺和品牌附加值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科技在迅猛发展,中国的生产工艺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品牌建设在不断推进,这些都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单个产品利润的手段,中国商品在这些方面依然有巨大提升空间。
五,过去我国经贸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是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海洋向西方进行出口贸易,然后通过出口带动内部投资以获得发展。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增长最大的空间来自于内需内贸和向西面发展的方向。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会从陆地上将沿线国家连起来,如此欧亚非大陆的工业生产、社会服务大分工将会更加细化,这个细化的过程会带来大量新需求,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天,我们正处在新时代大飞跃的风口,在这个年代,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你不曾处在时代风口,而是你处在时代风口却不自知。在新时代起风的前夜,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等待,而是努力向前。等我们老了,当子孙问起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都做过什么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我们那个时代的故事。一个底气十足的答案,显然比一个吞吞吐吐答案来得舒爽。(作者是时事评论员,睿瀛新媒独家签约作者)
人民日报:民族复兴呼唤“大雅正声”2008-11-06 |
人民日报:民族复兴呼唤“大雅正声”2008-11-06 |
解放日报:别让汇率绑架中国2010-03-22 |
解放日报:别让汇率绑架中国2010-03-22 |
解放日报:别让汇率绑架中国2010-03-22 |
王培楠:拼抢海上风电广东大有可为2011-04-12 |
毛晓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经济发展2012-12-21 |
“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方略2015-05-25 |
任理轩:认识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飞跃2015-06-25 |
由大到强,“升级”蓄势待发2015-11-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