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制造业何时能从地板上站起来
谭浩俊
//m.auribault.com 2016-03-03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6 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MI )为 49.0% ,低于上月 0.4 个百分点,创下自2011年11月以来的新低,更连续7个月处于临界点以下水平。

  很显然,这是制造业不振、制造业仍处于下行状态的重要标志。更加令人担心的是,PMI分项指标看起来比综合指标形势更为严峻,下行的压力也更大,蕴含的矛盾更突出。首先从供给侧来看,无论是生产指数还是原材料库存指数以及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都不太令人放心。就生产指数而言,在整个指数都处于临界点以下,多数分项指标也在临界点以下的情况下,生产指数却一直保持在临界点以上。特别是2月份,在回落了1.2 个百分点以后,结果仍达到50.2%,处于临界点上方,可见,产能过剩带来的生产压力和动力有多强。其直接后果就是,即便市场需求不足,生产也停不下来。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是相当紧迫的。

  从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来看,两者分别为48.0% 和49.8%,都在临界点以下。也就是说,供给侧对原材料的需求以及对供应商配送时间的要求,都处于严重不足和松弛状态,没有形成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需求没有能够对供应形成支撑,供给也没有能够对需求产生推动。越来越多的矛盾,都指向了供给侧。如何通过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必须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再从需求端来看,作为衡量市场需求状况、企业经营状况以及供需矛盾协调的主要指标之一的新订单指数,2月份为 48.6% ,比上月又下降了 0.9 个百分点,这也已经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水平。这就意味着,市场需求仍处于低迷状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没有能够对新订单指数形成有效提振。

  而衡量需求端,也衡量供给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业人员指数,2月份继续处于收缩区间,为 47.6% ,比上月下降了 0.2 个百分点。进一步说明,由于需求端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且呈继续恶化迹象,最终导致供给侧无法对就业形成吸收能力。这也意味着,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措施,仍处于发力的前夕,没有形成有效作用与效率。

  2月29日,央行再次启动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从另一个角度对稳增长实施了政策刺激,是否能够产生有效的刺激和提振作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此次降准更有可能产生效果的,可能是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会因为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而对房价产生很大的提振作用,并有可能引发新的房价泡沫。相反,实体经济能否也像房地产市场一样受到刺激,制造业会不会因为降准政策的出台而形成互动效应,值得关注。降准对股市的影响,可能也主要依赖于房地产、钢铁、水泥等前段时间一直处于低迷的行业。

  目前的制造业仍躺在地板上,何时能够从地板上站起来,将直接影响到经济企稳、经济复苏的进程。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制造业能否从地板上迅速站起来最为重要的手段。要想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显然过度依赖货币政策是不行的,还应当辅之以更多的财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形成改革合力。特别是财政政策,必须全力以赴,如财政转移支付、税收分成、财政补贴等,都必须发力,必须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最大力度的支持。不然,会很难取得突破。

  一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位了,制造业自然而然就会从地板上站起来。待制造业从地板上站起来了,再充分利用政策,让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与转型、品质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等方面继续提升,中国的经济基础就越来越扎实、越来越坚固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