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总投资逾55亿美元的上海迪士尼乐园近日开始试运营,网上流传最多的竟然是《××省第一批去上海迪士尼的人,据说都已哭晕回不来了》之类的文章。有媒体记者在报道中估算,一家三口迪士尼一日游的最低预算要2600元,两日游的最低预算则要6000元。翻看新闻后面的跟帖,也是各种花式吐槽层出不穷。
虽然“哭晕体”在微信公号中看似很火,但很多写文章的人并没有去过上海迪士尼,估计以后也没有去的计划。与以往一些“爆款”文章一样,这些“哭晕体”只不过是在用网上搜来的素材(比如同一张餐饮小票)“傍热点”。除了让那些因迪士尼开业而受威胁的本土乐园借势之外,这些真真假假的吐槽意义不大。
消费者当然有对上海迪士尼的物价置评的权利,但吐槽者也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迪士尼乐园原本就不是一个平民消费场所,也不会成为大妈们跳广场舞的理想去处。迪士尼用较高的价格“限流”是一种定价策略,有人对此难以接受并不奇怪。与其说这是因为迪士尼太强势,不如说是一些中国人习惯了“低价模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目前关于迪士尼门票贵、消费高的信息,总体来说是零碎的,其中还有不少信息失准。比如“一日游最低消费2600元”的估算,就包括750元的餐饮和500元的购物预算,实质上未必准确。网上同样也有“两大两小1500元游上海迪士尼,10小时疯玩10个项目”的游记,谁说“最低预算2600元”?
我可没有为一家游乐园“洗地”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自媒体人不清不楚地迎合,以及一些网友像中了“信息魔弹”一样跟着吐槽,实在有些不理性。以迪士尼多年的运营经验,管理者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最佳的定价方案;消费者也都不傻,上海迪士尼到底值不值得去,等正式开业之后应该会有更真实的口碑。
市场自有市场的逻辑,与其跟风吐槽门票贵、消费高,倒不如好好想想迪士尼选择这种定价策略的底气在哪里。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一般人印象中的迪士尼是一个童话王国,而市场意义上的迪士尼却是一个商业王国。从电影、游戏、媒体网络到主题公园、消费品,迪士尼构建了一个形态多样、布局完整的产业链。
反观国内,当迪士尼在中国一年的电影票房就有望突破60亿元时,中国电影人能够提供给大家的依然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类的低幼动漫;当迪士尼乐园的收入大头来自各种创意新奇的衍生品时,国内一些游乐园依然高度依赖“门票经济”。在不同商业模式的对比中,应该最能看出我们自己与迪士尼的差距。
吐槽几乎没有成本,但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与其跟风吐槽门票贵,不如将眼光放长远些,多找找差距和不足,多学学“迪士尼之道”,培育出能与之比肩的品牌。
新闻观察:福喜事件中的“弦外之音”2016-06-20 |
福喜事件中的“弦外之音”2014-07-25 |
小 麦:乔治·克鲁尼秀的不是恩爱,是鸡汤2015-05-25 |
中国大妈为啥“养不熟”港股2015-06-16 |
卡梅伦为啥选马云做经济顾问2015-10-21 |
迪士尼乐园没有让人人都玩得起的义务2016-05-17 |
迪士尼“汉堡套餐80元”为何不必喊贵2016-05-18 |
迪士尼高定价,合适吗2016-05-18 |
上海迪士尼不需要“冷酷的辩护”2016-05-18 |
“贵到哭晕”还想去,这就是迪士尼2016-05-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