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如果所有人都能预见房价今天的大涨,那么这十多年来,市场上就很少有出售房屋的“傻瓜”了。
这真是一个奇葩的案例:2013年3月,冯先生以233万元的价格购入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松岗西路的房产一套,交易完成并成功过户后房价飙升,原房主遂多次向广州市仲裁委员会提出《存量房买卖合同》无效以及返还房屋的仲裁请求,但被驳回。其后,原房主方又在2014年以交易显失公平为由提起仲裁请求,广州市仲裁委员会最终作出裁定,冯先生应补偿差价款444683元。(《新快报》4月11日)
拿着明明只是一张纸的钞票,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我们常见的生活场景,却是现代社会之前的人类所无法想象的。背后凝聚的人类重大进步有很多,其中有一个概念就叫契约精神。可以说,没有契约精神就没有现代商业社会,任何你今天习以为常到根本不会细想的东西,在失去契约精神之后都将成为奢望。
在广州发生的这个案例,仲裁委手撕的正是市场赖以维持的契约精神。试想一下,如果房价涨了,卖方可以要求补偿,那么房价跌了,买方是否也可以要求补偿?同理,股票亏损了,是否可以找赚钱的人来赔?如果法定契约都可以不算数,人们就不会有交易的欲望,只会有对交易的恐惧。
在本案中,仲裁委和地方法院之前都曾驳回申请人要求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请求。如此看来,有关部门并没有否认合同的有效性,不存在所谓合伙骗购的情形。但是,仲裁委如今又认定交易价格显失公平,理由有两个:一是交易价与评估价有价差,二是房主是年过九旬的老人。
先说第二个问题。房主虽然是老人,但哪怕是他们亲自交易,如果不能证明内有欺诈,也应认定交易是有效的。要不然的话,国家就该立法规定,多大年纪以上的老人,没有参与市场交易的资格。更何况,此案是委托代理人进行的交易,而委托本身经过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再来说第一个问题,在房屋总价动辄几百万元的一线城市,评估价与成交价出现40多万元的价差,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里面涉及信息不对称的话题。
在某种程度上,所有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如果所有人都能预见房价今天的大涨,那么这十多年来,市场上就很少有出售房屋的“傻瓜”了。那种完全信息对称的交易,在真实市场中几乎不存在;正因为有的人具有信息优势,所以才会有中介机构,正因为大家风险偏好各不相同,所以投资才能成为商业现象。
信息不对称下的正常市场交易,客观上确实会对交易中某一方产生结果上的“不公平”,他因此少赚了钱或者多赔了钱。但是,这与广州仲裁委所认定的“显失公平”,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交易公平,绝不是指大家都必须按照评估价或者其他人为定下的价格交易。价格不自由则交易不自由,交易不自由何谈交易公平?
仲裁委在本案中所做的事情,貌似在充当“万能的市场之母”:一方面轻飘飘地撕毁合法契约,一方面又像管教子女一样“管教”市场——你这个价格不对,我这个价格才对。可是,仲裁委的手可以伸到市场交易的内衣里乱摸吗?到底是市场经济,还是仲裁经济?说实话,这是一个极坏的案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失范的权力,则会败坏市场经济的“水源”。
晋 风:面对降价风波,调控不能动摇2011-10-28 |
邓聿文:社会进步离不开契约精神2011-11-01 |
唐卫毅:“房闹”背后的契约精神缺失2012-05-08 |
千龙网:房产市场抽风不能用“和面法”解决2010-02-22 |
楼市暴涨,不可对违约潮袖手旁观2015-06-10 |
红网: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值得期待2009-12-21 |
中青报:政府无权叫停开发商补差价2008-10-16 |
中青报:政府无权叫停开发商补差价2008-10-16 |
广州日报:叫停“房价补差”维护了契约精神2008-10-16 |
广州日报:叫停“房价补差”维护了契约精神2008-10-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