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知 风:网贷消费平台不该对大学生“撒网”
//m.auribault.com2015-11-12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双11是网购一族的狂欢日。网购大军中,大学生是强大的一支。记者近日采访了多所在京高校学生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任性”血拼,不仅办理了银行信用卡,还在网上注册了各类消费信贷平台账号,有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几乎都用来还款。虽然网贷消费颇受大学生欢迎,但是这一新生事物也引发诸多质疑。(11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信贷消费也即透支消费,这对有明确收入预期,在平衡收支后有一定结余的个人或家庭来说,是一种按计划提前享受较高生活品质的消费形式。因此,金融机构在放贷时,很注重贷款人的收入情况,就是怕贷款人在缺乏还贷能力的情况下盲目透支消费。也就是说,对有经济来源的借贷者,也是要首先衡量其还贷能力的。

  那么,消费信贷平台向在校大学生开放,无论透支额度多少,都已经是不计后果的做法了。虽然部分在校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这不能视作有保障的收入预期。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普遍是通过家长的供养完成学业的。如果说对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群体,信贷还存在着“断供”的风险,那么,对还在依靠父母生活的大学生,怎么去偿付提前消费的资金?

  当然,假如消费信贷平台把贷款仅仅当做一种生意,是不用问顾客钱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估计消费信贷平台也笃信,大学生欠下的债,他们的父母一定会还。其实,这是很缺德的。借贷说到底是一种融资手段,在借贷双方双赢的前提下,让贷款人“借鸡生蛋”,或者满足刚需。即使被用作推升生活品质,也是在后期的收入能力上足以保证的。然而,自从“房贷”被购房家庭普遍接受时,信贷已经表现出类似于“皮条客”的心态。一方面,房贷也是银行的业绩,另一方面,贷款促成了更大规模的房地产交易。

  这并非消费群体“得了便宜还卖乖”,但由于“寅吃卯粮”形成的一代“房奴”,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这种消费模式,从房产、私家车等大宗消费领域,延伸到大学生这支网购大军中,其结果与“房贷”相比,只是大小的区别。在这种消费形式的支持下,大学生得以在网购中“任性”血拼。在我看来,所谓的“血拼”,最终不一定是一个夸张的形容词。比如大学生小贾,因为他每个月能从学校拿到1200元的研究生补贴,基本上只够还网购的分期贷款,温饱的问题让他有点为难。如果没有家长的额外补贴,这日子怎么过?而是不是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经济能力?

  之所以在网购大军中,大学生是强大的一支,就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一是对新兴事物的兴趣,二是缺乏自控能力。消费信贷平台给他们提供的“方便”,无疑也是对他们无度消费的纵容,让他们得以“任性”地“放纵”自己。因此,大学生消费信贷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

  凭良心说,网贷消费平台不该对大学生“撒网”。信贷终究是一门用以赢利的生意,不能只考虑把自己的生意做大,而不惜对根本不具备真正意义的还贷能力的大学生放贷。由此可能造成的后果,既可能让学生用身体来“血拼”,也可能引发家庭矛盾,甚至迫使有些不堪重负的大学生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文/知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