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绝
许庆惠
//m.auribault.com
2016-04-01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 更多 |
“猜猜我是谁”是最早出现的电信网络诈骗术,至今屡打不绝。广东省公安厅30日披露,当地警方近日再次摧毁48个此类电信诈骗犯罪窝点。(3月31日《北京晨报》)
电信诈骗是通过电话、网络或短信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骗取钱财的犯罪行为。按一般规律,这种“猜猜我是谁”的骗局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很老套了,各路媒体也都有频繁报道,按说应该不会有人再受骗了。但一反常态的是,不但这类老套的电信诈骗没有绝迹,而且上当受骗的人并不见大量减少。
究其原因,一是受害者防范意识淡薄。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信息渠道不畅通,总觉得我一个普通老百姓,又不是大款,诈骗分子不会对自己下手。二是个人信息的泄露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有些人对自己的信息看管不严,特别是在办一些事情时或者在接受所谓的有奖调查时,为了一点奖品而全盘托出个人信息。三是破案难度大,犯罪成本低,致使犯罪分子青睐这种犯罪手段。
为了防止被骗,千万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微信。决不能因贪图小利而放松警惕性。决不能向对方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特别是涉及转账、汇款等事项,一定要核实清楚再做决定,决不能向陌生人转账。
编辑:周文
光明日报:手机涉黄谁之过2009-11-27 |
光明日报:手机涉黄谁之过2009-11-27 |
“周立波短信中奖”幽了谁一默?2012-12-17 |
戚 伟:“判不了”的电信诈骗怎么治?2014-10-28 |
姬培蕾:冒充领导诈骗为何迷惑性高2015-01-22 |
广州日报:用严法为“裸奔”的个人信息添件衣2015-02-06 |
鞠 实:打击电信诈骗要完善法律保护效力2015-05-21 |
电信诈骗破案率为何低得可怜?2015-06-03 |
刘建国:防止“绑架电话”,不能总依赖公民...2015-12-29 |
“骗子领导”怎么知道我名字和电话?2016-04-01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