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重于泰山。“紧平衡”是中国对于粮食供求关系的定位。正是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决定中国农业走向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从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数据上来看,也的确是紧平衡状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亿吨,另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中国主要粮食品种消费总量为6.0285亿吨。二者相差仅425万吨。
但是,在这种“紧平衡”背后却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由于我国国产粮食价格高于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导致出现洋粮入市、国粮入库的现象。从总体来看,中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也应当看到,入库之国粮有相当部分并非有效需求。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公布的数据,从2006年至2015年,中储粮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收购共收购粮食5.6亿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同期2006年至2015年11月,玉米实际成交8270万吨,小麦实际成交1.38亿吨,水稻实际成交8286万吨,合计3.04亿吨。换言之,2006年至2015年之间,产生新库存2.6亿吨。
按照世界粮农组织的标准,库存消费比在17%—18%属于安全区域,即达到粮食的安全状态,而目前中国粮食库销比远高于这一水平。从供给一方看,这多出的粮食也可以被称为“需求”,但是并不是有效需求,而是多余库存。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中国进口谷物和谷物粉3720万吨,比2014年增长67.6%,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造成中国粮食结构性过剩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中国粮食成本过高,使得低价洋粮可以长驱直入。例如,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14年中国玉米现金成本为417.12元/亩,综合成本为1063.89元/亩。而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同期美国玉米现金成本为393.95元/亩,综合成本为697.13元/亩。
另一方面,中国价补合一的粮食补贴方式,造成收储价格无形中提升,而美国通过出口贷款担保+粮食出口捆绑外交政策的操作方式,以低价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粮食,对中国收储粮食的顺价销售形成巨大的价格抑制作用。
上述原因导致了国粮入库、洋粮入市的局面。笔者认为,我们应客观面对,统筹施策,化解我国粮食市场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倪洋军:粮库主任贪污2千多万 硕鼠如何养成2010-09-13 |
张瑞东:“个税首降”承载了多少期冀2011-11-09 |
余丰慧:投机被挤出的楼市为何还骚动2012-06-26 |
中工时评:监管要担起最后安全屏障的责任2013-04-08 |
锱铢必较为民生2013-06-28 |
文化评论:告别奇葩建筑,仅有吐槽是不够的2015-01-12 |
文化评论:告别奇葩建筑,仅有吐槽是不够的2015-01-12 |
中工时评:留学低龄化现象需警惕2015-11-23 |
稳定仍是股市的首要任务2015-12-15 |
杨国英:破除股市暴富梦 才能告别“割韭菜”2015-12-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