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职工点题-正文
用工匠精神打造“匠才”队伍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4-20 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当“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时候,奋战在振兴发展第一线的辽宁广大职工无不感到精神振奋,备受鼓舞。大力培育工匠精神,打造技术精细手艺高超的“匠才”队伍,必将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辽宁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大省,曾经创造过无数个全国第一,也涌现了许多全国著名的“大工匠”,马恒昌、尉凤英、孟泰、张成哲等老一辈劳动模范以及千万技术精英撑起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工匠精神曾经带动和影响了几代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辽宁广大职工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的“匠才”层出不穷,杨建华、徐强、王亮、方文墨以及本报报道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技术工人,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面临新一轮振兴发展和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更需要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打造“匠才”队伍,让昔日的工业巨人再次焕发活力。

  用工匠精神打造“匠才”队伍,就要在全社会创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弘扬和尊崇,本身就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当工人也有出息,只要锐意创新,刻苦钻研,一线技术工人同样会成为蓝领精英,普通岗位也能创造惊人业绩。应该重新考量技术工人的劳动价值,重塑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只有全社会开始真正欣赏和尊重技艺高超的工匠,只有看到匠心独运的一线技术工人也可以登上科学技术奖的巅峰,只有从内心认可和羡慕高级蓝领的高薪和福利,才可以矫正社会对技术工人地位卑微的偏见,才可以引导技术工人安心、专注自己的事业,才能激发一线工人钻研技术的冲动和激情,由此催生出一股不竭的创新动力源。

  用工匠精神打造“匠才”队伍,就要为技能人才成长开辟绿色通道。工匠精神产生于平凡的岗位,在这样的岗位中要创造超人的技艺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一种外在的激励,需要搭建一个平台,需要开辟一条通道,让技术工人有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和脱颖而出的机会。各级工会举办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以及推广“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创建劳模工作室等做法,就是磨炼职工队伍,历练岗位精英,成就高级蓝领的舞台,就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这样的舞台要常搭常新,这样的通道要宽敞畅通,才能源源不断产生适应科技进步和精细化生产所需要的“匠才”。

  用工匠精神打造“匠才”队伍,就要培养技术工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工匠精神的内涵不仅是一种技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工匠精神重要的不仅在于工匠的技艺,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持续精雕细琢的、永不满足的、追求完美、达到极致的态度。因此,培育工匠精神,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更要传播和灌输一种精神,培育一种责任,这就是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这是成为“匠才”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核。目前正在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实践活动,都为培育工匠精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精湛的技艺加上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是培养工匠精神和产生“匠才”的沃土。

  当前,“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转轨升级,辽宁新一轮振兴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掀起热潮,这一切,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匠才”队伍。当技艺高超的“匠才”源源不断涌现的时候,辽宁全面振兴的日子还会远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