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民生视点:央企高管离职因减薪?
石述思
//m.auribault.com2015-04-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场薪酬变革在央企全面发动。

  媒体报道,作为常年高薪标杆的银行高管在减薪冲击下,截至4月初,超过10位银行高管离职;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副行长祝树民、岳毅,以及该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

  即使银行方面称,这属于正常的人才流动。但高管短期如此密集出走,仍让人不禁联想到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致使央企、国有金融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年薪不能超过60万元。

  这表示2014年成为国有五大行的高管们拿高薪的最后一年。

  围绕这样的薪酬调整,普通公众一片叫好。

  但来自央企高管的一些声音也值得关注。“每月7800元工资。”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的一句话引起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称,按照2014年的税前数字,他的薪水大约下降了45%到50%.如果干得好,会再好一点。

  建行行长王洪章则表示,降薪是中央非常正确的决定,也是解决领导干部薪酬公平的很好的政策。银行高管还享受政治待遇和职务上的安排,和政府干部也可以互调,工资向公务员靠拢有利于公平干部薪酬。

  如此理解和配合中央决策,本应为这些高管们的觉悟感到敬佩。但结合当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简政放权、回归市场之方向,央企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向民间资本开放,进一步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如果央企高管工资最终与公务员并轨,显然值得商榷。

  央企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关键力量,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五大商业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是世界最挣钱的金融机构,而其余如建行、农行也常年雄踞世界500强企业的前列。但这些占有上游政策、资源、资金优势的机构,一方面对国家重点项目和基本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对亟待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产生了抑制作用,间接导致这些市场创新的主体支付了高昂的融资成本。

  因此,未来无论银行业还是其余央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走向市场,才是大势所趋。

  此前,由于央企高管薪酬动辄百万,甚至千万,舆论将高管的这种自定薪酬称之为“享着政府官员的权,拿着华尔街商人的钱。”事实上,厘清国企高管到底是官员还是商人,不仅是解决国企高管薪酬问题的关键之一,也是杜绝国企高管蛀虫腐败的制度前提。明确国企高管身份,国企产权明晰,实现当下国企从官有向民有的转化,是考量未来决策者最关键的命题。

  因此,在改革没有全面到位之际,针对央企高管的限薪令可以视为一个权宜之计,顺应民意,建立一个与其实际贡献相匹配的、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为未来改革争取时间方为题中之义。

  现阶段改革后的央企高管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7到8倍——即使这个比例,也高于我们的邻国日本。由于在一次分配中资强劳弱的现象依然存在——央企也无例外,因此,在高管减薪之余,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提升一线职工收入相当紧迫。比如去年中国银行向境内分行配置基层网点员工专项补贴、同工同酬补贴、薪酬竞争力补贴,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员工薪酬水平。

  但要真正将央企高管和一线职工收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差距,一方面要依法提升劳动者在工资谈判过程中的博弈能力,有关部门依法加强监管,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全民所有的国企实现全民持股,在公有制的原则下,推动其市场化进程,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和利润率,通过发展为职工加薪和完善福利创造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央企高管纷纷离职不足惧,全面深化改革、建立职工正常收入增长机制却可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