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省属企业两千处级暴露了什么?
赵昂
//m.auribault.com 2017-02-17 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在会议上指出,省属国企管理层级多、干部多,一个煤炭集团相当于处级的一两千人都有,职工意见很大。

  与一个省属企业坐拥2000多名处级相比,全国县级行政区划,不过也才2000多个。那么,这样的省属企业到底得有多少个内设机构?背负着这么多内设机构和管理人员,企业如何在市场大潮中进退搏杀?

  企业拥有如此多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实是“政企合一”的后遗症。

  在计划经济年代,每一家国营企业,都对应着自己的管理部门,省里有相关行业司局,再上面还有相关行业部委。随着机构改革推进,相关主管机构撤销了,一些地方主管单位也就带着下属企业整体转制成为集团公司,自带“行政级别”。

  这样的“行政级别”,易增不易减。企业在合并时,双方的管理人员往往都会尽可能保留;企业在拓展新业务时,成立新的业务部门或下属公司,但旧有业务即便萎缩,也难以减人; 旧有的管理人员“只能上不能下”,没有新的岗位提升新人,不得不创设更多管理岗位……因人设岗、以“行政级别”作为对管理人员的主要激励方式,造成了企业机构日益臃肿,管理岗位人员冗余。事实上,一些业务成绩优秀者到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管理岗位上,未必能发挥出应有作用。

  最终,企业的年头越旧,下设机构就越多,有的分支机构已经没有多少实际业务,也无多少人员,但还保持着行政架构,甚至形成了“官多兵少”、“头重脚轻”的局面。

  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架构,应当是一个金字塔型,拥有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及自下而上明晰公平的晋升阶梯,而不是中层管理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枣弧形”。

  “头重脚轻”的企业,是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要让企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有相应的退出机制,另外则是要完善岗位管理体系,杜绝因人设岗,合理设置岗位和岗位待遇以人尽其才。最后,要改变仅以“岗位高低”来激励员工的方式,拓宽多种激励和晋升渠道。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