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方六千,未完待续-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年方六千,未完待续

耿 朔
2020-02-18 07:53:02  来源:人民日报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郑岩著、郑琹语绘;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郑岩和女儿郑琹语合作的新书《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读者随便翻到哪里都可以马上开始阅读,因为每一处都是图文对照,独立成篇,右边一页是女儿细腻的水彩手绘文物,左边一页是爸爸富有镜头感的文字,两种解读,一种情愫。

  书中所选的近90件文物,时间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朝,纵横六千年以上,出土地点从新疆沙漠到渤海沉船,范围覆盖广阔,主要是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种类型器物,像人面鱼纹彩陶盆、后母戊鼎、四羊方尊、长信宫灯、铜奔马等,更是大家早已在历史教科书上打过照面的国宝。翻动书页,就像流连于博物馆,形成有关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的大略了解。但细读下来会发现,作者初衷绝非构建线性的美术发展史,而是着眼于小处,见微而知著,代文物说出它们的故事。

  “历史是一出大戏,一件小小的道具也令人荡气回肠”,这是作者对于所选取文物的基本定位。很多年来,我们在实物研究中倡导“透物见人”,这当然是一种较高的境界,但在努力“见人”的追求下,似乎经常直接、轻易地穿透了物,于是那些静止的物很多时候被视作无生命的标本,或是用来填充已有知识的框架,或是成为某种研究范式新的注脚,我们往往忘了将目光在这些小物件上多停留一会。

  《年方六千》并不是将文物视为常规意义上的“道具”,随手拿来解释历史问题,而是充分意识到它们的出现本身也是历史问题。本书所作的努力,一方面响应当下潮流,如美术史界呼吁回到作品本体,还有历史学界提出的重视文本物质性;另一方面,这样的自觉无疑也和作者具有考古学与美术史双重学术背景有关。在作者看来,考古学习惯做大数据处理,强调证据的完整性、系统性,善于找出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而美术史是将研究对象看作“作品”,对独特性极为敏感。考古学和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既彼此制衡,又相互补充,能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颇为理想的。

  书中出现的“黑陶高柄杯”,相信许多读者在博物馆隔着玻璃见过,留下的印象估计多是“薄如蛋壳”“世界陶艺史上的巅峰之作”。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描绘这件杯子的造型、纹饰、尺寸、重量、质感,不停地使用“险象环生”“粉身碎骨”“荡气回肠”等让人呼吸紧张的字眼。为何能如此“入戏”?在《写在前面的话》中,作者自己给出了回答,原来早年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期间,这件文物曾赴我国台湾地区展出,展览结束后他将蛋壳杯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包好,护送到基隆港,待文物从海路运抵青岛港,他带车前去迎接,回到馆里第一时间开箱检验。只有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接触文物,只有摩挲呵护过它们,方能产生“今人也能见古月”的体验。

  像这样不能为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所体现的感受,在《年方六千》的文字里处处可见。如同作者所言“诗比历史真实,艺术离人心更近”,理智与浪漫本就不该二元对立,平正与活泼可以起伏交替。历史是静止的过往,求真是学者们的本质追求,历史也是流动的盛宴,我们加工“食材”的手艺多种多样,做出来的菜肴也无需是一个味道。

  众所周知,文物热、考古热和博物馆热最近几年日益升温。相对于公众多层次的知识需求,业内人士提供的文化产品还存在不足。在我看来,通俗写作绝不是学术语言的翻译那么简单,在获取资讯如此便捷的时代,学者和公众的关系也不只是我讲你听,我们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会获取反馈,因为大家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互动交流中彼此都会受益,使得知识普及和专业研究互相促进。作者在书中的表述,很多时候都留有余地,应该就是邀请读者们一起来讨论吧。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