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政经社会专家-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可称作“中国政治经济学”,在理论上有“源头”,在实践中有“活水”,因而充满生气和活力——
卫兴华:中国政治经济学蕴含的根本原则
//m.auribault.com 2016-02-2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卫兴华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之一。在学术研究上,他坚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经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他认为,在经济学方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都涉及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还没有真正完全搞清楚”这个问题。因此,他的研究一直都努力建立在“搞清楚”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并因此被称为“经济理论的清道夫”。其主要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诸多领域。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和经济改革与发展,都有深入的思考和建树;其主要代表作有:《理论是非辨析》、《企业活力与企业行为约束机制》、《经济运行机制概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走进马克思经济学殿堂》等。(于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可简称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成果。坚持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就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侧重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联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依然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

  弄清和把握作为中国政治经济学之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为弄清“流”,要知其“源”。应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马克思论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如生产力多要素协同推进生产发展、科学领先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和共同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决定交换、分配、消费,而后三者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原理;发展经济要重视生态平衡的原理;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粗放型与集约型、外延型与内涵型原理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论述了多个社会存在的商品经济的经济规律,主要是价值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供求规律、竞争规律、价格运动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

  在马恩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专门篇章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但为了与资本主义对比和从发展规律中展示未来趋势,也在许多论著中提到了有关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本质规定。比如在《资本论》中提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经济运行、消费资料归劳动人民享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另外,在马恩列的著作中都强调提出,在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中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把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即建立国有经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其目的是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这段话包含四层意思:即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要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要建立国有经济;建立国有经济要快速发展生产力;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未来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具体来说,一是强调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二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让所有人过富裕的生活。在这方面,列宁也讲过很多。列宁说,搞社会主义是要“使所有劳动者过上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并且指出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全部力量也就在于理解这个真理。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快速发展生产力,这是物质保证;二是建立国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这是制度保证。

  改革开放前我国遵循或偏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验教训

  新中国建立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全国政协颁布的共同纲领规定: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诸多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党的八大提出的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理论;关于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的理论;陈云提出的综合平衡的理论;等等。这些创新理论,都是服从于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和目的的。

  但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也出过偏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理论和实践,曾偏离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大跃进”,片面强调劳动力和工具的作用,而忽视生产力多要素协同推进的作用,甚至批判科学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还批判“专家路线”;后来又批唯生产力论,把重视和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诬为唯生产力论;又违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搞“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刮“共产风”。再后来搞阶级斗争为纲,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也就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然而,离开快速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和共同富裕的目的,只强调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调节,必然是贫穷的公有制和贫穷的按劳分配,是贫穷的社会主义。然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这里有个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弄清: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本质规定,是否包括生产力的内容?过去,社会上曾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任何社会制度都要发展生产力,任何新社会制度的生产力发展都会高于旧制度。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的,所以只能用生产关系标准来区别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区别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这样讲听起来不无道理,所以改革开放前的一个时期内,讲社会主义,主要讲生产关系,即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重视生产力的发展,还强调重视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会相应减少,要重视森林、矿藏等资源的枯竭;要“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批评了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反自然的观点,提出要认识到在生产中人与自然界的一致。他举例说:希腊等地区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他们想不到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这些地方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我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的做法,同样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创建、发展和作为其理论成果的根本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主要方面概括地说,中国政治经济学蕴含以下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本质论。邓小平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是从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国情出发的,不能把马恩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后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起点模式。在初级阶段,既不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搞私有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历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最后将达到高级阶段,即成熟的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继承与坚持。宪法还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三座大山”压迫下,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在新中国依然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而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的结果,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划分,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在分配关系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相对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公有制为主体相对应;按要素所有权分配,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相对应。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中国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很多国内外学者和政要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马恩列认为,社会主义将消灭商品与市场关系,由计划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搞活经济,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相统一的理论。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走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就是习近平同志所强调指出的: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效率和公平统一起来的理论。在分配关系中,既重视效率,又重视公平,再分配更加重视公平。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不是停留在理论观点和意识形态理念中,而是要落实到实际经济关系中。要关注扭转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坚持改革开放与独立自主相统一的理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必然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同时,改革要求开放,开放促进改革。扩大开放不能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

  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统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通过实现全面小康,达到共同富裕。稳定,是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和谐而安定的社会环境。

  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这表明:我国的新四化不是走老路,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协调发展的新型道路。我国的新四化要重视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要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

  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等,表明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协调是多方面的,如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产业协调、劳资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生产与分配的协调,更要注重发展生产力和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统一与协调。绿色,是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优化人民生活环境的理论。开放,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共享,是要把发展与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缩小收入过大差距,实现分配公平,保障与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推动经济各方面协调发展,协调推进民富国强。

  总之,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都紧扣和可纳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原则:快速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发展以国有经济为核心的公有制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切理论与实践创新,都服从于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怎样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政治经济学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根本立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民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