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矛盾的对症药方
张燕生
//m.auribault.com 2016-05-16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使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我们全面深化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实质性调整。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方式从重速度规模向重质量效益转换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人口红利等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经济出现减速迹象。“十三五”时期,我国若要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必须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这就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把资源和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调整出来,配置到高生产率部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结构从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1978年至1999年,实现以满足“吃穿”需求为主的轻纺工业转型升级;第二次是2000年至2011年,实现以满足“住行”需求为主的建筑业、重化工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第三次是2012年以来,正在推动以提高品质和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主的转型升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要从低成本、低价格、低端产业链转向中高端水平,面对着包括理念、技术、人才、品牌、资金、制度等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破解供需矛盾,使供给能够更有效地适应需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动力结构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换的需要。新常态下,传统的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难以为继,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结构调整才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增长。这就迫切需要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加快向创新驱动转换,以自主技术创新为牵引,增加品种的横向创新,提升品质的纵向创新,同时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增长动力转换有一个过程,关键是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而这恰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所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多方面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化解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应对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必须从供给侧聚焦发力,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要抓住供给侧这个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是宏观调控的两种手段,前者主要解决消费、投资、出口等短期稳定增长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技术创新、结构转换和体制变迁等长期持续增长问题。化解过剩产能,如果单纯采取扩大有效需求的办法,只能短期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却会带来长期更严重的问题。当前,我们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新路径。

  要坚持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存在结构性问题,如供给侧的产能过剩、优质高端供给不足、要素市场存在严重价格扭曲、融资难融资贵、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等问题;需求侧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投资效率不高,消费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结构性改革才能加以解决,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校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要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这就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为广大中小企业带来公平参与的机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机会。无论是贸易、投资、信贷和产业发展,还是技术、人才、品牌和市场渠道建设,都要更加重视营造公平、透明、普惠、绿色、共享的发展环境。

  要用好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切实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动力,解决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创业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实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发展转型;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加快建立绿色供给体系,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抓紧解决与国际通行贸易投资规则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努力改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特别是改革会带来企业破产重组、部分职工下岗失业、短期内经济增速下降等问题,因此在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必须通盘考虑社会的可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确保改革蹄疾而步稳。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