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六大举措净化网络环境
张雅丽
//m.auribault.com 2015-12-21 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交往的主要平台。截至2015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6.68亿,占到世界网民总数的20%还多。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与此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也使得网络空间也不完全是一片净土,现实社会的规范在网络世界失去了约束力,各种网络谣言、网络病毒、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

  我们该如何进一步规范和管理网络、净化网络环境呢?

  一是深化认识,理念先行。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建设与发展齐飞,管理共安全一色,既要重视技术手段建设,更要重视内容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器的作用、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黏合剂的作用、缓解社会矛盾减压阀的作用。

  二是加强立法,有法可依。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突飞猛进,而与此相关的,对网络信息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的法律法规的步伐却相对滞后。2013年9月9日,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8月7日,网信办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了即时通信工具使用的7条底线。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但从法律法规的建设来看,许多网络行为,从实质上来说,已经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范畴,但要说其违法,却又找不到相关的法律规定。所以说,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力争让尽可能多的网络行为都有相关的法律来约束。

  三是加强监管,行业自律。2014年以来,国家网信办深入推进净网行动,查处关闭各类违法违规网站及栏目、频道,关闭违法违规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账号,组织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进行自查自纠清理各类违法有害信息。要进一步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网络产品和网络运营的监管,尽快实行网络实名制,确保上网身份认证。建立和完善网络分级管理体制,特别是建立青少年网络保护法律体系。设立网络安全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并严重惩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和正常秩序。积极倡导互联网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遏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突出互联网的社会服务功能,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是主动引导,抵制谣言。网络谣言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社会秩序,严重损害了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近几年,我国大力整治网络谣言乱象,严厉惩处了制造传播谣言者。但是,针对谣言源头、传播途径和受众三个要素,仅靠执法部门严打是不够的。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常态化的监管机制,网民、网站、监管部门要“拧成一股绳”,让谣言不攻自破、无处藏身。同时,要进一步通过疏堵并举等多种措施治理网络乱象。一方面,要对恶意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依法惩处,形成威慑效应;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多发布社会关注的正面信息,扩散正能量,不给网络谣言生存空间。广大网民也要自觉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承担起共同净化网络空间的责任。对于一些未经有关部门核实的信息,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随意传播,只有网民坚持理性思考,不信谣、不传谣,才是减少谣言扩散途径和滋生空间的有效方法。

  五是媒体融合,引导舆论。媒体融合已经是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在全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是信息的发出者,网络舆论形势也呈现日趋复杂的状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网正面信息大幅增加,有力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充分发挥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一站两微一端”的优势,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把握网络媒体的特点,讲究引导的艺术,善于运用网络语言,用事实说话,疏导情绪,纠正偏差,注重引导的效果,增强引导的有效性。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空间。

  六是社会协同,网民自律。净化网络环境,有赖于自律、他律、互律三个机制的协同整合。其中,自律机制体现网络治理过程中各社会主体的自主管理,他律机制是相对于网民自律而言的政府行为,互律机制体现各网络治理主体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关系。一方面需要政府在管制与自治之间找到恰当的职能定位,另一方面需要网络企业、网民群体、网络组织有一个相对充分的个性化发展,达到能够自律、接受他律、勇于互律的应有境界。要着力培育网民自律行为,发挥网络社群意见领袖的积极示范效应,着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