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当今世界大势作出的科学研判,是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重要论述意味当今世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治理和平衡三大根本机制上存在着必须解决的问题。
毋庸置疑,当前困扰世界的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又如,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难以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市场频繁动荡、资产泡沫积聚等问题。再如,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等。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
不确定性意味着困难和风险会日趋增多,意味着人类面临的挑战更加频发。当今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都是对人类的挑战。
正是基于上述这些矛盾和挑战的存在与棘手,国际社会希望听到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成为激荡世界的时代强音。
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引领世界大势
对世界大势,观察、分析、思考的立场、角度、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可以用三个核心概念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分析:辩证思维、共同体理念和勇于担当精神。这可以说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法论基础。
运用辩证思维观察世界大势。越是矛盾着、不确定的世界,越需要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既是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同时又是全面把握事物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就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反全球化的呼声,就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要两面性看问题,避免走极端。
运用共同体理念引领世界大势。面对日趋突出的世界性矛盾,既要注重在看到矛盾双方统一的时候不要忽视对立,更要强调在看到对立时不要忽视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一重要论述之实质,就是在理念上注重寻求世界各国之间最大的公约数,即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担当精神对待世界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再大的困难,都不可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因此,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这样的担当: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要顺应人民呼声,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这里所讲到的担当,实质上是说应直面问题、困难和挑战,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实现共赢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世界多样性统一为根本前提,注重包容普惠、合作共赢、和平发展,以努力构建世界各国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内容,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具有内在逻辑。
其一,强调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世界多样性,主要指世界多极化、文化历史传统国情的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性和文明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讲统一,是在坚持世界多样性前提下的统一;讲多样,是在坚持世界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这样来认识和把握世界,实质上是为解构世界霸权主义、确认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合法性和揭示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开辟道路,既利于使世界充满活力,也利于使世界达至和谐。
其二,注重“平等包容”的哲学思维。
强调共同体,要注重“平等包容”思维,把具有多样性的各个国家都看作主体,彼此平等对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权平等,真谛在于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迈向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其三,努力构建世界各国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在价值观上达至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需要共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哪一个国家的事,最终需要各国共同付诸实践行动,共同努力。其共同行动的一个聚焦点,就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其实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式是实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目的是合作共赢、和平发展。
在共建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展。各国要坚持创新发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释放社会创造力;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坚持公平发展,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坚持开放发展,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自由、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和平发展,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共同发展,即互利共赢、包容互惠、同舟共济、共生共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中国就是如此。中国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要发展,也要安全,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达至世界安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是关键。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从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40余年的冷战,教训惨痛而深刻。我们的先辈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赢得70余年相对和平。我们要完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管控好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强买强卖的霸道。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核武器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应该全面禁止并最终彻底销毁,实现无核世界。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要坚持多边主义,多边主义是维护和平的有效路径。
共识、共建、共治的基础是利益。各国之间具有共同利益,要实现利益上的共享共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广阔的层面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仅如此,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比如,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上打造“四种模式”: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中国将始终做和平发展最坚定的实践者。几千年来,和而不同、协和万邦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
与祖国同行 以科教济世 | 2014-08-15 |
打折的诚意埋葬日本前途 | 2014-08-15 |
唐初华北地区推行均田制的铁证 | 2014-08-15 |
明在“知不足” | 2014-08-15 |
“波士顿儒学”近况 | 2014-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