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媒体报道,江苏无锡司机王某某明知自己患有癫痫病,却故意隐瞒病情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并且驾车近十年,最终酿成5人死亡,十余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该案近日宣判,肇事司机王某某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
反思此次事故,无论对受害者还是肇事者,教训都是沉重的。探究这一重大交通事故的成因,肇事者隐瞒病情是祸根。驾驶机动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备技能,但癫痫病等疾病患者仍不能驾驶机动车,这是从疾病本身特征与公共安全双重因素考虑制定的政策,既是对公共安全负责,也是对患者本人负责。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驾驶证申请的健康审查方面,仍普遍依赖申请人的个人主动申报。一旦当事人故意隐瞒,就会埋下交通事故的隐患。去年发生在江苏南京的宝马车交通肇事案,当事人事后被鉴定为“间歇性精神病”,就曾引发公众强烈的质疑。如果此前肇事者的病情被发现,并被医学评估为“禁止驾驶机动车”,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重大交通事故。
从操作层面来看,我们或许可以理解为,不能驾驶机动车的患者只是人群中的极少数。如果交通管理部门为了杜绝瞒报,让所有驾照申请者都做一个全面的体检,这样确实可以筛选出那些瞒报者,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会造成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另外,有些疾病本身还不是先天的,可能发生在申请驾照之后,就更难以通过普遍的体检来发现。
但是,我们还有个词叫“雪泥鸿爪”,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交管部门一般不掌握,但他只要看病吃药,在医药卫生机构就会留下蛛丝马迹。就这个案例来说,“肇事司机自幼患有癫痫病,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这必定会在医院、保险等方面留下详细的记录。如果医疗机构能与交管部门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就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潜在的风险,也不至于出现违规十年未被发现的窘境。
近年来,一系列针对个人的信息诈骗事件,让我们对于个人的信息安全高度关注。犯罪分子正是通过掌握大量的个人信息,赢得受害者的信任,最终诈骗得手。而这些信息,很多都可能源于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漏洞。因此,对于公众个人信息,管理部门必须扎紧篱笆,堵住漏洞,不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犯罪分子利用从管理部门泄露出的公众个人信息,就可以准确分析出受害者的家庭成员、收入情况、消费情况、出行信息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我们的监管部门如果加以利用,是不是也可以轻松地从中筛选出那些对公共利益有用的信息呢?做到这一点,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对于公众个人信息,我们要做到更加严格的“外堵”,做好公众信息保护工作,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同时,也要加强组织机构内部的信息沟通,打破部门、地域之间的壁垒,让信息在流动和共享中发挥效用,就像从医疗信息中找出“不能驾驶者”一样,找到对公共安全有价值的信息。
文汇报: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2014-06-17 |
苏 秦:依法治网,让法治中国更有底色2014-10-27 |
陈敏尔:以钉钉子精神发展大数据产业2015-06-12 |
杨朝清:国务院请网友参与文件清理一举多赢2015-06-18 |
孟延春:建立身份证异地挂失制度是创新管理...2015-08-24 |
以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引领平安中国建设2015-09-24 |
常青村:不交物业费应否列入失信记录2015-11-24 |
殷国安:不交物业费怎样才算失信2015-11-24 |
【新闻观察】给大件垃圾找个好去处2016-08-25 |
街头视频“紧急查看权”还需细化2016-09-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