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北京城西,群山绵延。元、明以来,群山之中渐渐有了这么一条路,东至北京城,西至内蒙古,成群结队的驼马拉着煤炭、石材和毛皮往来其上,日夜不绝。古道隘口,西风荡荡,驼铃伴着寺庙的钟鼓,成就了这片区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也见证了历史更迭。今天,这条路被称作“京西古道”。
然而,曾经的商旅重道如今不复昔日容颜。石景山区的模式口曾是古道重镇,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和古民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城市迅速发展,竟成了一处以脏乱差闻名的地方,低端业态密布,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拥堵严重,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居民和乘兴而来的游人不免发出“古道断绝、好景不再”的叹息。
正在召开的北京市石景山区人大会议上,有关部门表示,在近两年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明年将全力推进“模式口再现古道街景建设”,修缮、改造已经列入文保单位的民居院落,植入文化功能,将山景、水景、古街景有机融合起来,再现京西古道特色意境,力争“在两年内实现模式口大街的全段复兴”。
这样的举措,让人感到欣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老城区和棚户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城区和棚户区往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氛围最浓厚、历史沉淀最集中的区域,如果改造中只注重商业利益、缺乏人文思考,只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考量,不加辨别地大拆大建,难免会出现偏差。
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需要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但这不等于丢掉过去,那里面藏着的往往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文化基因和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环境的改造、商业布局的铺开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历史文化不是现代化改造的负担和包袱,相反,老城区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如果能得到深入挖掘,还会成为城区改造的切入点和绝佳创意。
更进一步说,棚户区和老城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在实现功能性的同时,将它深埋在久远时光中的价值重新发掘,保护好渗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留住一方水土,留住它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格局,留住那份独特的乡愁,才不会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
“翠?医鸪到趼嫱眨?饺匦迦煸厮?稹S昵玳?烦旧成伲?缙鸫撼橇?醵唷!闭馐窃???嗣栊绰嫱斩拥氖?洹H缃瘢?颐强梢云谂文J娇谖谋G?墓诺佬卵樟恕N颐窍嘈牛?奚烧?氲拿窬哟迓洹⑼晟频慕煌ㄌ逑岛拖执??幕?∩枋??强梢杂胂绯罟泊娴摹?/P>
两会?望:新型城镇化该“新”在哪儿?2014-03-13 |
两会?望:新型城镇化该“新”在哪儿?2014-03-13 |
中工时评:新型城镇化需警惕和防止的几种现象2014-03-18 |
于德清:陈政高任职住建部释放什么信号2014-05-05 |
经济日报:推进棚改需创新投融资机制2014-08-12 |
陆娅楠:唐家岭拆违之后2015-07-06 |
蔡恩泽:棚改民调释放民心工程正能量2015-08-13 |
马若虎:展望“十三五”,多少美好可期2015-10-30 |
留住城市乡愁 善解居民忧愁2016-09-02 |
留住城市乡愁 善解居民忧愁2016-09-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