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26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及部分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引发网友热议。
秦院长之所以有这样看法,是因其认为孩子心智不甚成熟,无法充分理解书中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他解释道:“《水浒传》里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三国演义》中充斥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西游记》根本上讲述的是佛法和人生,远非孩子所能理解。《红楼梦》‘色、空、幻、灭’的主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未来生活预期。”这种想法相当有市场。初学汉字的孩子并无足够能力阅读这些著作,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更容易望文生义地附会、误读。不少家长往往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鼓励孩子阅读经典,殊不知在难以卒读的状态下,揠苗助长只会滋长儿童的厌学情绪,从而事与愿违。现实中有许多类似案例,秦院长从教育角度进行了一番思考,这也是问题看似“老套”却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然而过分强调阅读必须与人的心智发展程度相匹配,也容易遁入误区。阅读的目的在于传递新知、为读者开辟新世界。我们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知识需求,阅读与自身发展程度相匹配的著作有其必要,但这不是阅读的主要功能,阅读要求读者不满足于现状,它理应成为打开精神束缚的钥匙,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学者、家长鼓吹令其成为枷锁,这就与阅读的启蒙功能背道而驰了。如同面对那些对成人世界充满好奇的儿童一样,我们要做的不是竭尽所能地让成人世界继续保持神秘,而是要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为他们逐步揭去成人世界的面纱,从而消除他们的偏执与恐惧。
将名著硬生生划分为“成人的”和“孩子的”既不符合实际,也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教导为人处世的道理不是名著所要承担的唯一责任,同样是《三国演义》,在成年人看来不过充斥着阴谋诡计,孩子却更容易为其中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故事所吸引。“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带给孩子的不是欺诈之术,而是故事波澜曲折的趣味。不少学者担心《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情节会令孩子变得叛逆,却不知儿童本就对背后的各种世界观不感兴趣,他们喜欢的是“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可大可小的如意金箍棒、八卦炉中炼出的火眼金睛、扇灭火焰山的芭蕉扇等。孩子与成年人的差别决定了他们在阅读时会各取所需,认为带“成人色彩”的名著将败坏孩子的道德只是想当然的推断,这一推断恰恰反映了部分学者和家长对孩子个性缺乏尊重。阅读是一桩乐事,孩子必须有选择读物的自主权,希望通过制定一份“无害”的阅读书目从而让孩子在限定框架内成长,这种做法不啻将名著贬低为行为守则,抹杀了名著的真正价值。孩子能够阅读名著,也必须通过阅读名著来汲取人生智慧,名著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培养起他们卓尔不群的品格。
在不具备基本理解能力的前提下贸然阅读名著,自然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只要孩子有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自由阅读。宋代的程颢曾说:“读书要玩味。”涉世未深的孩子最初可能对书籍内容存有误解,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他们便会自觉返归书籍,完善认识、更新体验,名著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他们审察、体悟人生的媒介,这种阅读体验绝不是普通书籍所能满足的。名著并无“孩子”“成人”之别,名著恰恰是沟通孩子与成人世界的桥梁。
马祖云:安得静心有洞天2014-02-19 |
顾 骏:加强正面引导防范学生极端行为2014-06-03 |
根 生:“意外蹿红”源于多想价值少想价钱2015-05-22 |
马建辉:文艺家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2015-10-21 |
刘大山:品读《颜氏家训》 涵养清正家风2016-01-08 |
申泰岳:用读书充实退休生活2016-01-19 |
超人VS蝙蝠侠,最有趣解读在这里2016-03-25 |
优秀的儿童绘本源于设身处地接近儿童2016-06-02 |
别把四大名著想象成妖魔鬼怪2016-09-27 |
幼读四大名著有何不可2016-09-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