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辛俭强:恐袭之痛,刺醒西方的一剂苦药
//m.auribault.com 2015-12-3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尽管努力营造圣诞和新年气氛,但对于不久前经历了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和美国加州枪击事件之痛的西方世界来说,节日的喜气依然难以驱散空气中弥漫着的紧张、不安和悲情。

  回望即将过去的2015年,八成法国人认为这一年过得“很糟糕”,近75%的美国民众对政府的反恐战略给出了“差评”。

  11月下旬造成近500人死伤的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被媒体形容为欧洲版的“9·11”,而本月初导致14人死亡的圣贝纳迪诺枪击事件,则是美国本土自“9·11”事件以来遭受的最严重恐怖主义威胁。从欧洲到美国,深受恐袭之苦的西方民众当前最担心的是“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种形式的恐怖袭击”。

  美国和欧洲本土遭受恐袭之害,是中东地区恐怖主义外溢效应所致,这令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感受到切肤之痛,同时也唤醒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深入思考“越反越恐”的问题根源。自“9·11”事件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发动或插手战争,强推政权更迭,导致西亚北非国家政治矛盾、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和经济矛盾大爆发,成为导致这一地区局势剧烈震荡的重要外部根源。

  类似于“基地”的极端组织近年来不断出现,正好与外部势力武力干预中东地区事务的时间相吻合。从“基地”到“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趁乱坐大,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乱局则为其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对世界和地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反恐形势持续恶化,美国政府难辞其咎。遭受“9·11”恐怖袭击的美国,曾得到全世界的同情和支持。然而,十余年来,美国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其结果导致全球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蔓延,客观上造成了“基地”组织的全球碎片化、全球恐怖主义的“网络化”以及“独狼式”恐怖袭击形态的兴起。

  在叙利亚,美国目前的做法依然是搞双重标准,符合美国利益的就支持,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就打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所作所为,造成中东地区宗教、种族、地缘政治的进一步分化。去年8月,有美国记者惨遭极端分子杀害,震惊美国朝野,美国才开始发动持续空袭并组建打击“伊斯兰国”联盟。

  面对现实,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对政府的反恐政策进行深入反思。美国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指出,虽然承认现实非常痛苦,但西方、尤其是美国,对创造“伊斯兰国”迅速发展的条件负有重大责任。最近的袭击应当被理解为“反弹式恐怖主义”:即美欧在整个中东、北非等地区开展隐蔽和公开军事行动,推翻现政府并扶植符合西方利益的政权所造成的可怕的意外后果。“伊斯兰国”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美国反恐政策的失败。

  美国著名学者李侃如最近公开坦言承认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犯了“根本性错误”,并证实“是美国释放了那支越来越危险的力量”。

  美国在中东采取的机会主义政策和对恐怖主义的双重标准,是不可能解决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

  叙利亚小难民艾兰“附卧”海滩的照片让世界心碎,伊拉克少女在安理会控诉被抓去当性奴的悲惨遭遇催人泪下,成百上千万的难民哭嚎奔走在逃亡路上。然而,这已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中东地区的悲剧,本土遭受恐袭威胁、难民潮的巨大冲击,已成为西方世界不得不吞下的一剂苦药。

  恐怖主义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遭受恐袭之痛的西方不应仅仅有被刺痛的感觉,而应痛定思痛,找到病根,从而对症下药,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根除恐怖主义。

  新华社记者 辛俭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