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今年春节期间,最小的妹妹一家来拜年,提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六个核桃”,另一件是牛奶。这是农村拜年很常见的年货礼品。等他们一放下礼品,我就瞅出了名堂,他们提的不是“六个核桃”,而是“六果核桃”,包装与六个核桃都是一致,连包装盒上代言人的头发头型都一样。而农村这样类似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为什么假冒伪劣产品会充斥着农村市场?
最直观的原因是这些假货跟真货的包装极为相似,只是在品名上稍作修改,往往一字之差,字形不变,如果不仔细辨认,很难分辨真假。譬如,伊利改成“尹利”、“伊和”,康师傅改为“康帅傅”、“康师博”,清风变成“清香”、“吉风”,旺仔成了“旺子”,奥利奥变为“粤利奥”、“奥丽奥”,特仑苏变了“特仑特”,等等。加上农村人的辨识能力、品牌意识等本来就不高,很多产品他们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却从未曾仔细去辨别。认为是打过广告的绝对没错。喜欢便宜的东西,同样包装的,蒙午牛奶要比正牌蒙牛便宜十五块钱左右。还有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在农村的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大,造成了农村商家的违法成本很低。农民的健康意识、维权意识也不强,即便知道自己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只要吃不死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省了很多麻烦。
事情总是多因一果的。尽管做了这么多解释,每一个解释都有道理,但这个问题显然值得思考。对现在家乡人过年和拜年的年货购买行为的观察发现,农民过年开始不再大规模做年货,而是直接买年货。
从2008年左右开始,城市消费品大规模取代农村自制消费品,成为农民餐桌上的主要消费品,也成为农民过年往来的礼品。这个“取代”是“突然之间”实现的,而不是一个缓慢、漫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是从改革开放时起就开始取代,那个时候一直到2008年左右农村有钱人、没钱人吃的都是自制的食品,市场上大规模购买的少。可以说,在2008年之后,农村对原本城市的消费品的消费开始大规模井喷,并逐步舍弃了自制的各类消费品。农民对原来的城市消费品有了消费,在农村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由商家来填补。农村的这个市场太大了,利润太丰厚了,在巨额利润面前总会有铤而走险的人。很多小的生产厂家就开始向农村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正规知名厂家对这个市场虽然垂涎三尺,但原材料供应不上,只能作罢。
所以,农村假货横行的基本线条是:农村对城市消费品的消费需求井喷之后,正规厂家的原材料供给不上,假冒伪劣产品就一定会冒着风险去弥补这个市场空间。加上农民的各种意识都没有跟上,假冒伪劣产品就一定会有市场。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正规厂家的原材料能够满足新增市场需求的时候,假冒伪劣产品才会退出市场。
实际上,相较于前几年,现在农村的假货明显是少了,真货越来越多了。之所以少了,与农民的各种意识的提高有关系,与监管下乡有关系,也与这些需求逐渐成为平稳的需求,正规的厂家的原材料逐渐供给上来有关系。但还是那句话,只要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需求被制造出来,假冒伪劣产品就会继续充斥。
中国还在不断地发展,新的需求还会不断地被制造出来,假的东西也会不断地涌现出来。只有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新制造出来的消费需求渐渐少了,不同阶层安于自己的那几份消费,正规厂家的货源供给充足了,假货才会没有市场。
市场报:别让消费“瘸驴”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2008-12-02 |
市场报:别让消费“瘸驴”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2008-12-02 |
一周看点:“很不好意思”折射的希望2011-03-11 |
网声2011-09-15 |
下乡教书开宝马?2013-09-12 |
黄春景:农村不是食品安全的法外之地2014-02-12 |
张 涨:网络红包商战莫要冲淡人情味2015-02-12 |
鲁 云:这杯“古董”咋喝好?2015-04-02 |
别越俎代庖“堪忧”农村“有车族”2016-02-18 |
一周看点:三峡明珠塔的倒掉2009-01-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