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曲青山
2020-12-10 08:16:36  来源: 人民日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全书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沉着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以及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的历史。

  全书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重大思想和理论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许多重大思想理论观点具有原创性、时代性、针对性,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著作为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提供了最新、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教材。

关于“两个伟大革命”的重要论断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伟大革命”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这个重要论断,贯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明确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阐述了一些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讲话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社会革命,同时领导全党进行了伟大的自我革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两个伟大革命”重要论断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深刻阐述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的辩证关系、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为我们党敢于正视问题、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刮骨疗毒,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正确路径和科学方法,也使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此明志,保持清醒头脑,始终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奋斗的方向。

 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举措要求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举措要求。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强调底线思维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行百里者半九十”。面对世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和热点问题不断增多,面对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面对美国一些政客的霸凌行径和极限施压,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应对举措至关重要。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同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强化底线思维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自然灾害等方面列举了诸多需要高度重视的风险,要求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这些重要思想和部署要求,科学预见了现实中存在的风险挑战,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警醒、明确了方法。

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并完整准确表述和规定了其科学内涵,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党的组织路线经历了长期探索。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规定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党的六大明确提出“组织路线”的概念。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坚持正确组织路线,党的组织就蓬勃发展,党的事业就顺利推进;什么时候组织路线发生偏差,党的组织就遭到破坏,党的事业就出现挫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的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选人用人标准和工作机制、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了党的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标准、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我们要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贯彻落实。

 关于“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提供了战略思维和策略指引,同时也明确了广大领导干部谋划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对外工作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两个大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认识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科学预见历史发展趋势和世界格局演变走向,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作为对领导干部的普遍要求和基本要求。“我经常讲,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两个大局”的重要思想是广大领导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对全局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所有领导干部的重要要求。这个重要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遍指导意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制度体系。在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使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概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科学系统表述,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发展。这个制度体系包括三个层面,涵盖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民族、宗教、国防军队、国家安全、外交外事、港澳台工作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可靠制度保障。

 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大战略

  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深刻谋划思考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大战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7个: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除此之外,报告还强调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实施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又提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这些战略的提出,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系,丰富和充实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涵,对于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这些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系特别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一定会更全面、更系统、更完备,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促进和支撑作用。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新征程

    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工作中去,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不懈奋斗,继续建功新征程。

  •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 以史为鉴推动工运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总结了中国工会95年来的成就和经验。

  • “人教岗”相结合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人教岗”相结合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可以打通技能人才开发与岗位就业之间的瓶颈,把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起来,有利于建立完善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