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新征程-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新征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王东明
2020-12-02 07:49:1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对新时代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工会组织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提出了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肩负的庄严使命,是面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员令,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讲话阐述了工人阶级和工运事业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最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讲话要求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工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提高水平,具有鲜明的实践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工作中去,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不懈奋斗,继续建功新征程。

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度赞扬,为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三个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对劳模先进人物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各级党政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全社会崇尚劳动、见贤思齐,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体现了总书记对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对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的高度重视,对“三个精神”的深入思考和大力推崇。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推动历史进步中不断丰富、在应对考验中持续升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建功立业活动,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改革开放新时期,立足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拼搏奋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各条战线英模辈出、群星灿烂,一大批劳动模范脱颖而出,形成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要求,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提出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实现宏伟蓝图,归根到底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正能量。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党中央部署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为契机,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引导广大职工群众以劳模为榜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关心关爱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创新劳模服务工作,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作用,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

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殷切重托,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这些重要论述,为保护、调动、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必胜信心、汇聚磅礴力量、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吹响了冲锋号角。

  中国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特别是美国借疫情抹黑甩锅中国,并从经贸、科技、金融、涉台、涉港、涉疆、涉藏、南海等各方面,对我国全面遏制、极限施压;我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既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等优势和条件,同时又面临仍然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越是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越是在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越需要全党上下紧密团结、步调一致,越需要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也是政治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广泛地把亿万职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围绕“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组织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增强职工创新意识,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培训,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高度重视,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要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这些重要论述,为在新征程上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多次加以强调。2015年4月28日,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劳动者的知识和才能积累越多,创造能力就越大。2016年4月26日,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广大劳动群众要勤于学习,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2019年9月,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对我们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我国虽然是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全产业形态、全产业链的独有优势,但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也需要有劳动者素质特别是技术技能素质的提升作支撑;我国正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新业态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劳动者知识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需要劳动者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技能。与此同时,我国就业总量性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技术工人占比约为20%,技术工人求人倍率超过1.5:1,在高技能工人中这一比率高达2:1,高端技术工人需求缺口一直居高不下。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切实承担起加强对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责任,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推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推动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鼓励职工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大胆创新、大胆突破。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产业工人队伍。

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广大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做好维权服务和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合法权益,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工会履行好维权服务的基本职责,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就,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更加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平安的需要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因此,必须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提高职工生活品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推动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推进职工普惠性服务制度建设,维护好包括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在内的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统一,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防和处置机制,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一贯要求,努力保障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这些重要论述,对于保障和落实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支持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依靠工人阶级。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依靠工人阶级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现在正在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在当代中国,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关系到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也关系到中国工运事业的未来发展。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做到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深刻理解总书记对工会组织的明确要求,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适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我国工运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总工会及各级工会取得的新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总结9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等,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些重要论述,既是对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肯定和鼓励,更是期望和鞭策,为各级工会坚持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续写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篇章,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工会最广泛地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英勇奋斗、顽强拼搏,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进入新时代,各级工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的95年,是工运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蓬勃发展的95年,也是工会组织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95年。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推进工会自身改革,健全工会工作制度机制和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原载《求是》杂志2020年第23期)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观点撷英】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发挥作用

    12月19日,首届劳模创新工作室论坛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论坛上,多位负责创建和运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劳模和企业代表,总结分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造为企业增效和提供人才保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

  • 【工作研究】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思考

    工会在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过程中,要主动作为,探索共建共联的有效路径,围绕职工所需,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发挥作用,实现服务水平提升。

  • 【热点思考】构建“共享+工会”工作机制的建议

    “共享+工会”工作机制借助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以智慧工会平台为中心,把众多企业、工会与职工聚合在一起,发挥服务共享低成本、优势互补高效率的优势,让工会服务更为人性化。

  • 弘扬“三个精神” 铸就大国重器

    中国航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征程,创造新的业绩、铸就大国重器。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