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以产业集聚人才 靠人才引领产业

充分发挥人才在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陈勇
2020-12-08 09:11:26  来源: 人民日报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加快推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以产业集聚人才、靠人才引领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进展。

  以产育才,打造人才“孵化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加快推进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必须着力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中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塑造“人才红利”。过去,由于对所引进的人才后续培育力度不够大,海门区一些企业出现过人才“引得来、留不住”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一方面,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有更多创业机会、更大干事舞台、更广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人才的创新想法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支持,让人才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以才兴产,形成人才“强磁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以才兴产,重在进一步发挥人才在引领创新发展中的创造力,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产业兴旺发达。在实践中,我们着力推动人才供给结构与经济发展更好匹配,不断发挥人才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第一资源作用。举办“海智杯”创业大赛,催生一批紧跟前沿科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在以赛荐才、以赛聚才中为产业升级不断提供人才支撑。依托特色优势产业,举办“长三角新药创制初创企业高峰论坛”“模式动物与医药产业大会”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科技活动,围绕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搭建引才聚才平台,有效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资本、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合理流动,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产才融合,放大人才“场效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把这一重要决策部署落细落实,重在围绕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构建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体系,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做强人才链,着力打造充满“阳光雨露”的创新生态体系,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完善政策链,解决好政策缺失、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丰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做优产业链,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建链、补链、强链,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双螺旋”上升的“场效应”。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

编辑: 张苇柠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建功新征程

    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工作中去,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不懈奋斗,继续建功新征程。

  •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 以史为鉴推动工运理论研究创新发展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2020年年会暨纪念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总结了中国工会95年来的成就和经验。

  • “人教岗”相结合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人教岗”相结合扎实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可以打通技能人才开发与岗位就业之间的瓶颈,把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起来,有利于建立完善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