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合作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良好起点-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国际

对华合作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良好起点

胡北思
2020-06-23 07:14:11  来源: 光明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加速了历史进程。如其他类似的历史事件一样,它揭示并深化了已经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疫情大流行期间,不论是中美经贸摩擦还是相关的全球互动都不会改善。不过,目前的形势既有问题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中国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准备更加充分。

  胡北思 (Marek Hrubec) 捷克科学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任教于布拉格查尔斯大学。哲学家、社会政治理论家,研究侧重于宏观区域和全球背景下的正义、发展以及社会和政治变革。

  积极的方面是今天的疫情大流行与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情形存在区别。一方面,这次疫情在短期内几乎终止了许多国家的经济活动,这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但是,现在并非经济原因导致经济放缓,而是源于非经济因素的病毒。因此,从长期看,只要病毒逐步消失,全球经济就可以反弹。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恢复经济活力。

  但形势不会再完全回到其最初状态。约两千五百年前,欧洲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河流奔涌不息,时时不同。预计今年许多国家的GDP将下降,明年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由于在此之前以及疫情期间的经历,一些国家期望重塑全球化。他们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英国发起、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的最初版本的全球化,既带动了强大的全球经济联系,也引发了各种问题以及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

  现在,中国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全球化理念。这一全球化理念基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推动全球互动进入了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重要贡献,因为它在历史上源于中国文明独特的长期发展。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一直也在沿着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前行。改革开放和以往的历史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必要条件。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合乎中国发展逻辑的结果,它遵循了历史上形成的需求、利益、价值和可能性。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在世界参与伙伴相互承认基础上进行合作,为发展和多极化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以欧亚大陆和东非为基础发展起来,然后拓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拉丁美洲,因此,这是一个全球性计划,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

  “一带一路”倡议非常贴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最近目睹了单边主义的孤掌难鸣,同时也看到中国等国家在过去几十年中正在引入一种多极化观念。这不仅限于金砖国家,还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以及宏观区域性倡议,如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特定的动因也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某个特定时刻落地:这与2008年后几乎在全球范围蔓延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后果在时间上交汇,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危机,拖累许多国家的经济与之一同下行。

  自2008年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一直呈下降趋势。由于中国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的,中国政府在危机发生期间努力帮助中国企业,并扭转这一趋势。为了抵消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投入资金推动和支持国内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其他项目建设,而在西方市场持续数年的不确定性之后,中国政府也开始活跃于国际和跨国领域。2013年宣布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创造性尝试,以一种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形式重塑了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提出的,从而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一定的准备。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仍然在以疫情大流行为借口,试图与中国进一步脱钩,力图阻止各国与中国合作。有些国家可能会屈服,但大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哪种方式能、哪种方式不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就疫情控制而言,美国的表现是糟糕的,这是其总体性衰落的一个表征。

  相反,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扎根并改造了中国。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14年是美国140多年来(自1872年以来)首次失去对中国在世界GDP中所占份额的优势地位。现在,中国作为一个重要国家和文明已重返世界舞台。

  发展中国家尤其注意到中国在过去40多年间努力改善了基础设施,使8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此外,中国还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毫无疑问,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与中国合作的动力。这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良好起点。

  (作者:胡北思,该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协调供稿,王灵桂统筹,于海青翻译)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