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工会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的思考-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工作研究】工会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的思考

王吉龙
2020-06-22 07:12:4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观点

  ●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要突出“职工至上”的价值导向,用好“思想引领”的重要方法,抓住“法治方式”的关键要素,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在源头治理、协商治理、统筹治理、多元治理、创新治理上下功夫。

  “枫桥经验”是20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基层治理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为工会借鉴“枫桥经验”并将其引入劳动领域创新使用指明了方向。

  工会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应把握的原则

  突出“职工至上”的价值导向。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工会要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回应广大职工的诉求和关切,探索形成集职工智慧、为职工认可、让职工受益的劳动领域“枫桥经验”。

  用好“思想引领”的重要方法。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需要广大职工凝心聚力、胸怀大局,这就要求工会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要根据新形势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动员职工服从服务于社会稳定大局,提倡协商协调解决纠纷,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

  抓住“法治方式”的关键要素。当下,“枫桥经验”融入了法治元素,其基本路径也实现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劳动领域社会治理也应当纳入法治轨道,工会要积极参与执法检查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从制度上源头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构建完善以职工群众为主体的依法维权工作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民主管理机制的法治化建设。

  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劳动领域“枫桥经验”,致力于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工会要把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作主线,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中发挥工会的优势和作用。

  工会探索劳动领域“枫桥经验”的建议

  在推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工会要加强劳动关系风险监测、分析、研判、预防机制和职工队伍稳定风险排查化解机制建设,加快劳动关系监测点建设,用好“一会三研判”制度(工会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日常研判、定期研判、专题研判),及时准确掌握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类别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工作措施,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化解在源头。

  在推动协商治理上下功夫。工会要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制度机制建设,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利益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改,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突出抓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关键环节,加强职工法律援助,推进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鼓励和引导争议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调、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在推动统筹治理上下功夫。工会要统筹各种资源力量,协调建设多支覆盖各层级、各环节的劳动领域维权维稳专业队伍,在建设合格调解组织、培育专业调解力量上下功夫,统筹使用好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劳动关系信息员、工会职工维权律师团、职工法律服务团、工会调解员、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工会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探索形成统筹推进劳动领域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在推动多元治理上下功夫。工会要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发挥工会组织协同作用,建立健全工会与人社、司法、工商联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机制,探索构建“+工会”的工作模式,建立联席会议、劳动争议诉调对接、“一站式”联调等工作机制。加强工会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劳动领域社会治理。

  在推动创新治理上下功夫。工会要充分消化吸收现代治理理念,把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劳动领域社会治理效能。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适时引入网格化管理、平台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契约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建立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劳动领域社会治理相适应的工会工作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智慧工会建设,探索构建“互联网+工会+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推动建立劳动纠纷在线解决机制,用创新为劳动领域“枫桥经验”注入新能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法律与制度供给保障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

    就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林嘉。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