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在危机中相互学习和合作-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国际

世界可以在危机中相互学习和合作

伯蒂·埃亨
2020-06-10 08:29:04  来源: 光明日报

  我在今年1月第一次听说有一种致命的新型病毒正在武汉暴发传播,当时,我不禁想起17年前肆虐中国并影响其公共卫生领域和经济增长的另一种病毒。

  我知道,中国善于汲取经验,也有能力和资源抗击疫情。看到确诊病例迅速增长时,我真的开始担心了。幸好,中国政府行动迅速,在1月23日宣布武汉封城令,中断公共交通,关闭机场,邻近武汉的城市相继封城,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样的措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政府每天通报疫情最新情况,从而向世界发布预警信号,这一做法随着疫情扩散也为各国采用。中国政府表现出巨大决心。及早行动、快速响应有助于遏制病毒传播,从而降低了实施现在广为人知的检测、追踪和隔离举措的难度。

  伯蒂·埃亨(Bertie Ahern)爱尔兰前总理,国际行动理事会联合主席

  当今世界比17年前更加紧密相连。武汉是九省通衢,人们通过高铁网络等进行商务活动和出差,难免途经此地。由于当时刚好是春节前夕,病毒传播速度更具挑战性,但中国仍然出色地落实了封城、通过测体温甄别疑似患者等措施。

  迄今疫情已造成全球范围内超过40万人死亡,并引起巨大的经济动荡。回顾这段悲伤时光,我们至少可以说,中国政府的迅速行动和努力减缓了致命病毒的传播速度,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限制了来自武汉的人口流动,阻止了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死亡。大多数国家直至3月份才进入疫情高峰,而中国的医疗行业和卫生部门也向全球同仁提出了采取必要行动的建议和警告。中国在如何适时重新开放、采取更多卫生措施、加强员工之间隔离以及筛查和检测方面也做出了示范。

  疫情虽然在经济上对中国和世界都造成了沉重打击,但也清楚地表明,世界可以通过相互联系,在如当前的疫情大流行危机中相互学习和合作。在疫情期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由前总统、总理和国家元首组成的国际行动理事会,近50年来一直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倡导这种团结与合作的理念。

  多边主义,或者说合作,一直是欧洲和世界大多数地区历届领导人奉行的政策。70年前,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议成立煤钢联营,六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据此建立共同市场,经过几十年时间演变成欧盟,其间始终保持着方向感。共同体各成员国领导人上上下下,其中许多人成为国际行动理事会的活跃成员。后来,柏林墙倒塌,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到金融动荡引发的经济困难持续存在,但欧盟不断发展,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其人民可以自由跨越国界,并创造出一种统一货币。欧盟将自身规模扩大至20多个国家,成为连接和平的纽带,传递高标准和繁荣的使者。

  可以说,习近平主席的主张与欧盟模式都在强调团结与合作。现在世界上有些人不相信合作和互助,有些人则反对旨在帮助众人(特别是最弱势群体)的多边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政策,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其债务问题以及缺乏教育、卫生和基础设施问题。国际行动理事会坚持参与处理发展中国家的所有问题,并通过拓宽国际合作帮助他们公平发展。

  多国企业全力供应口罩、防护服、头套、手套、手术服、医疗器械,甚至更重要的呼吸机,集全球之力帮助世界各国的人们,此情此景令人鼓舞。许多国家通常依赖国外来满足其医疗卫生物资需求,如今则抓住机会在国内提高各种自给自足的可能性。我们看到多国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扶持企业迈向上述目标。人们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供应链扩展。以数字联结为基础的公司茁壮成长,开始为制造必要的设备提供助力。对创新的需求则达到了年初无法想象的程度。还出现了新的现象,原本预计几年内都鲜有人关注的远程操作领域,现在也获得了投资。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的工厂都面临库存囤积问题,因而改变了近几十年来采取准时化供应链模式的态势。

  欧洲先向中国输送医疗物资,但随着疫情从意大利向欧洲各地蔓延,欧洲反而出现医疗物资告急的问题,此时希望中国伸出援手。中国当然也是涌泉相报,因为大多数中国工厂的产能到4月初即已恢复到80%左右。中国转而向包括爱尔兰在内的欧洲诸国和其他地区供应物资。

  疫情暴发之前,包括我们几年前在北京举行的全体会议,国际行动理事会都在强调坚持全球化的必要性,并对全球化陷入困境表示关切。主导世界经济几十年的开放旅行体系,在金融危机和贸易战中遭到破坏。如今,疫情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多国边境封锁,机场几近关闭,贸易严重受阻,全球贸易受扰。虽然全球正在积极恢复,但要恢复到快速便捷且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状态,仍需一段时间。今年的世界货物贸易可能萎缩超20%,个别国家的贸易形势将比1967年以来的最差纪录都要糟糕。全球治理方面存在的困难逐渐暴露,我们可以说出世界各地的许多案例,一些人的态度已经不再倾向于全球化。国际行动理事会秉持人员、货物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理念,但这一理念此时并未发挥作用。限制因公出差,暂时封锁边境,贸易会受到负面影响,因为各国均开始无差别对待境外货物和服务。

  印度总理莫迪此前表示,经济自力更生的新时代已经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敦促美国各大企业撤回国内。资本和投资正在减少流动,不少企业开始停止对外投资。虽然全球治理和开放贸易目前遇到了反对力量,但继续推行全球治理和开放贸易的理由一如既往地强烈。

  (作者:伯蒂·埃亨)

  (肖连兵统筹,王培尧翻译,汪灿审译)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