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农民工“被看见”-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期待更多农民工“被看见”

刘振
2020-06-09 10:18:38  来源: 安徽日报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今年25岁的邹彬是一位典型的新生代农民工。凭着一手砌砖绝活,邹彬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为国争光,也因此走进人民大会堂履职发声。此次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邹彬提出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强产业工人培训培养的建议,“希望有更多农民工像我一样能被看见”。

  “被看见”,意味着成长有空间、职业有尊严、权益有保障。年轻的邹彬“被看见”,缘于他自身的不懈奋斗,也缘于新时代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大的发展舞台与成长空间。邹彬用一把砌刀砌出工匠精神,砌成农民工“网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不可能人人都成“状元”,但人人都可以通过勤勤恳恳、苦干实干的劳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农民工“被看见”,不仅是邹彬一个人的愿望、也是其他农民工的愿望,不仅需要每位农民工不懈奋斗、更是社会各方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构筑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制度堤坝。此次会前,邹彬向几位援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征求建议,工人们“希望国家能对农民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工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收获同工同酬、同城同权的归属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企业乃至为全社会储蓄未来。近年来,从深化建筑用工改革到开展劳务实名管理,从推进施工单位参保到实行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一系列有力举措正在健全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体系。在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等,进一步保障农民工生产生活和发展问题。落实好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工安心就业、一心发展。

  打造更广阔的职业技能提升空间。经济社会变迁重塑了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年龄分布和学历层次,新生代农民工首次超过半数,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以上。这些有干劲、有闯劲、有钻劲、有知识的新生代农民工,渴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渴望融入城市,渴望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他们不仅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还希望增长见识、提升眼界、学到真本领。邹彬说,“是培训和比赛的平台让我找到了存在感,拥有了对工匠这个职业的自信和坚定”。2014年以来,农业部“阳光工程”、科技部“星火计划”、扶贫办“雨露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培训越来越多的新转移劳动力。去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如何让这些平台更广阔、更开放,让更多农民工有“被看见”的机会?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落实好一项项利好政策,将促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成就人生梦想,创造社会价值。

  创新畅通农民工职业发展通道。获奖后,邹彬被单位破格录取为项目质量管理员,手中的砌刀不只是吃饭的工具,更成为肩负责任的担子。与邹彬一样,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各种技能工种,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作出特殊贡献,如何提升这一群体的职业尊荣感,成为一道紧迫的现实课题。去年,北京创新举措,为“快递小哥”增设五个层级的职称,打通快递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快递业有了自己的“高工”,其它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行业是不是也该有自己的“教授级人才”?盼望更多地方以勇于改革的担当、善于创新的智慧,推出更多有利于农民工职业发展的政策,打破农民工身份限制,疏通农民工职业发展瓶颈,拓宽农民工成才成长通道,让更多农民工在“被看见”中实现“劳者有其得,优者有其荣,力者有其乐”,绽放人生光彩,与祖国共成长、同进步。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以法律与制度供给保障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

    就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法学院教授林嘉。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