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太空军事化值得警惕-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国际

日本太空军事化值得警惕

郭一伦
2020-05-14 08:27:40  来源: 解放军报

  5月8日,日本防卫相河野太郎宣布,日本首支太空专门部队“宇宙作战队”将于18日成立并举行授旗仪式。此前,日本国会正式通过立法,批准成立了该支部队。根据日本公布的消息,这支部队将隶属于航空自卫队,暂定编制20人,主要负责运行日本的太空监视系统,跟踪太空碎片和卫星的位置,以及利用地面雷达网络监控可能对日本或美国卫星有威胁的“杀手卫星”,并与美国达成情报共享。

  成立太空部队是日本推进太空军事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其背后不仅是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实施“多域联合”作战的要求,也反映了日本追求成为军事大国的长远图谋。

  日本在1969年制定了有关太空领域“仅限于和平利用”的原则,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军事利用太空。但是,2008年日本国会通过的《宇宙基本法》以及次年据此制定的太空利用基本方针,则以“非侵略”取代了“非军事”原则,日本太空政策也实现了由“和平利用”向“防卫运用”的转变。

  2018年底出台的日本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强调,在太空领域确保日本优势地位“事关生死存亡”,提出要加强太空、网络、电磁等新兴作战领域的作战能力建设并“取得优势”,来慑止和应对“高质量、大规模”的对手。2019年8月,日本发布了名为《“多域联合防卫力量”的实现及其未来》的自卫队远景规划,打着跟踪太空碎片、捕获太空垃圾的旗号,提出要构建包括太空监视系统在内的“大范围、常态化、可持续警戒监视”能力,通过提升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为太空作战奠定前提条件。

  近年来,日本不断推进太空军事化进程,发射了大量可用于军事用途的卫星。今年2月,日本成功发射了一颗新型光学侦察卫星,使目前在轨的光学、雷达侦察卫星增至8颗,未来计划形成包括2颗数据中继卫星在内的10星组网系统。为自卫队打造的专属军事通信卫星“煌”系列,已完成2颗卫星组网,计划2022年发射第3颗。为进一步提升日本及周边地区的导航定位精度而研发的“准天顶”定位卫星系统,已于2018年底实现4星组网并投入应用,目前正逐步在自卫队的舰机上安装信号接收机。按计划,这一系统将于2023年实现7星组网,届时日本将建成独立的区域卫星定位系统。下一步,日本还计划发射自己的预警卫星。

  日本的太空军事化进程,离不开美国方面的许可和帮助。日本很早便开始派遣自卫官前往美国战略司令部空间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学习太空监视的相关技能,为运营太空监视系统做准备。其在美军太空作战中心也派有常驻联络官,以便实施太空协同行动。日本还同意在其“准天顶”军事卫星上加装美太空态势感知的监视传感器,以实现情报共享。

  根据有关报道,虽然“宇宙作战队”首期只有20名自卫官,但预计2023年日本太空监视系统投入运行时,其规模将扩大到120人以上。有分析认为,在美国成立太空军的背景下,日本此时成立太空部队显然是要借势而上。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日本政府正在推动将航空自卫队更名为“航空宇宙自卫队”。显而易见,未来日本在太空军事力量建设方面将投入更多的资源。

  在国内政治右倾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日本以“小步快跑”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妄图迈向“正常国家”和“军事大国”。在解禁集体自卫权广受质疑的情况下,日本妄图打着监视跟踪太空碎片这个幌子不断提升太空作战能力,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做法,尤其值得人们警惕。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 马克思关于调查研究的开篇之作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发表在1843年1月出版的《莱茵报》上,它是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第二年发表的文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