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国际

南非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洪泉寿 刘 怡
2020-05-08 09:32:57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在南非,在劳动争议领域,调解作为一种替代性纠纷化解途径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1994年4月,南非新政府为改造和整顿旧的司法系统,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新的法律制度,《劳动关系法》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南非政府颁布了第8号法令,对《劳动关系法》进行修订。新《劳动关系法》规定了关涉雇主和被雇佣者的一些基本权利的产生及权益保护的范围,同时为雇主、被雇佣者、贸易联盟间产生的个别的、集体性的纠纷化解提供依据,它的制定奠定了劳动法律关系体系的基石,使劳动争议领域的纠纷通过非诉途径化解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法定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劳动关系法》最大的特点是设立了一个新的非诉争端解决机构: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此外,经工会或雇主组织设立的地区性或行业性集体谈判委员会通过集体协议设立程序或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的授权也可以对大部分纠纷享有管辖权。

  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

  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依据《劳动关系法》设立,由政府出资,总部设在约翰内斯堡,在全国共有15个办公地点。其主要职能包括纠纷解决、争议管理、劳工领域集体谈判组织的设置以及向雇主和被雇佣者提供教育、培训和信息等。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内设管理部门为三方结构,即由一名国家代表、一名劳工代表和一名雇主代表、一名独立的非执行主席共同组成,每名代表均由南非国家经济发展和劳动委员会提名,由劳动部任命,任职期限为三年。

  根据《劳动关系法》规定,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委员应以化解纠纷为目的选择适当的程序,这种程序包括调解纠纷、调查事实或可通过仲裁裁决的形式给当事方提出建议。从这些条款看出,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委员事实上有权决定采用何种程序解决某一特定纠纷。

  在调解员选任方面,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委员分为全职和兼职两种。许多非全职委员还担任律师、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劳资关系顾问或为前工会官员,甚至有些还担任集体谈判委员会的委员。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委员必须接受《劳动关系法》及调解和仲裁技巧等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过考试才能获得调解员资格。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当事方无权选择调解员,除非争议涉及“共同利益”。

  在调解纠纷范围上,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主要受理五类争议:一是涉及不当行为,因丧失工作能力解雇,解雇金支付不公平的行为;二是涉及罢工,自动不公平辞退行为;三是涉及组织权利、集体协议;四是涉及《就业平等法》中的歧视行为;五是涉及就业基本条件的争议。在这些纠纷类型上,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应无偿提供调解服务。而所有关于不公平解雇、工会组织权、集体协议解释和某些个人的不公平雇佣行为以及集体谈判产生的利益纠纷也均须提交和解。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有义务在30天内举行初次调解听证会,调解不成功的,可将争议提交仲裁或劳动争议法庭。仲裁可在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或经认证的集体谈判委员会,或经集体协议或其他协议任命的私人仲裁员主持下进行。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由全职委员或兼职委员进行。

  在调解程序启动上,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调解程序一般由当事人申请启动。争端当事方申请调解后,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有30天调解期限,但经双方协议一致,调解期限可适当延长。但若在规定时间内调解失败,雇主或工会便可以开展工业活动。对雇主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闭厂,而雇员可能会采取一系列行动,包括合法怠工和全面罢工,但在一些关键服务领域却是例外,罢工和闭厂都是法律禁止的,这些领域发生的纠纷必须通过仲裁解决。2016年至2017年,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共参与调解5013件“共同利益”纠纷,其中3224件得到了化解。

  此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可不经申请介入争议化解。根据《劳动关系法》规定,若争议涉及“公共利益”,未经当事方申请,可主动介入化解,但当事方不被强制要求接受服务。2016年至2017年,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成功化解了143件涉及“公共利益”的纠纷, 化解成功率达83%。而这些干预主要涉及私人和公共部门的纠纷,包括正在进行罢工的情况和因提前介入而避免罢工的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委员虽然在协助劳动争议双方化解纠纷时处于一种中立的地位,但有权通过传票方式传唤当事方参加调解,有权要求当事方透露相关文件,甚至有权进入当事方住所进行搜查,提取与纠纷相关的资料。

  如今,南非大部分的劳动争议都是通过调解、调停和仲裁委员会化解,大约99.8%的调解案件是在法定的30天期限内审理的。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深刻把握“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意蕴

    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逻辑。

  • 做好疫情防控期“共享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从业人员做起了“客串”,厨师进行生鲜分拣,房地产销售送起了快递,酒店领班成为日化厂工人……他们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既帮助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难关,又为人手不足的企业一解燃眉之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双赢,发挥了保障民生、促进生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 工伤保险挂钩职业病“黑名单”值得推广

    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职业病“黑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被列入职业病“黑名单”的企业,都是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发生工伤赔偿风险较大的企业,理应为此承担更多的缴费义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通过浮动费率这一杠杆,促使广大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楷模,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访谈

文献

  • “常平”“惠民”“积谷”历史上的江南仓廒

    江南东临大海,河湖密布,自古以来就水灾频繁,旱灾、蝗灾、瘟疫等也时有发生。然而凭借着这些性质各异的仓廒,江南人一次又一次地渡过灾荒难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仓廒不仅是江南人生命的庇护者,更是江南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中共七大幕后珍闻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距今已整整75年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时隔75年,透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记忆,人们依然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一个又一个故事在其中蜿蜒展开……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