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共同命运意识的一次集体唤醒-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国际

对人类共同命运意识的一次集体唤醒

王灵桂
2020-04-24 09:10:49  来源: 光明日报

  王灵桂

  新冠肺炎疫情是波及所有人的人类悲剧。但在全球各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生存之战中,人类命运与共的思想光辉,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穿过疫情阴霾,照亮了人类未来发展之路,新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呼之欲出。

  2020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许多国家(地区)和组织及时向中国伸出了援手:雪中送炭捐助物资、发表声明道义支持、网友发帖鼓劲打气。在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中国政府投桃报李,迅速向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物资、派遣专家、分享数据、交流经验。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谱写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疫新篇章。

  病毒肆虐,疫情凶险,唯有全球合作才能渡过难关。疫情感染和致死人数还在节节攀升,引发了全球极度焦虑和担忧。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联合国成立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考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共同应对疫情。

  此次共同抗疫是对人类共同命运意识的一次集体唤醒。面对凶猛而至、不断蔓延的疫情,我们看到,全球科技工作者携手合作、共享数据和信息。中国科学家将病毒基因组排序迅速与世界各国分享、不同国家科技工作者共同加紧研制药物和疫苗;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守望相助,互赠抗疫物资,有的国家把自己最后的库存抗疫物资毫不保留地捐赠出来;我们看到,许多国家明智地摈弃体制机制和意识形态争论,以高度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社会一道,面对人类的共同敌人病毒。凡此种种,均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口号,而是丰富、生动的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始进入国际关系实践层面。从疫情暴发至今,全球各国在探索之中,走过了形式多样、政策迥异、效果不同的抗疫之路。但是,全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疫情肆虐无国界,任何国家和任何人都难独善其身,唯有以保护人类未来和人民福祉为出发点,走团结合作的命运共同体之路,才是制服新冠疫情的唯一正确选择。3月26日召开的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就是这个共识的里程碑式象征。从一定意义上说,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疫情,正在催生新的国际价值观。在新的国际价值观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将成为其主要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实事求是地看,新冠肺炎疫情并非人类首次面临的集体威胁,如鼠疫曾经让欧洲沉寂多年,西班牙大流感曾按下了世界前进的暂停键,等等。在诸如此类的灾难浩劫来临时,很多人将其当作难以抵挡和抗拒的超自然现象。但是,今天,世界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大进步,人类已经形成了空前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评论说:“每个国家和个人,不分民族和肤色,不论贫穷和富有,都是受害者,新冠病毒已成为全人类名副其实的共同敌人”。面对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世界各国团结起来战胜病毒的可能性已成现实,各国寻求合作抗疫也成为应有的政策选项。这将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克时艰、共抗风险的开端,标志着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巨大飞跃和进步。正如习近平主席在G20特别峰会上强调指出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形势令人担忧”“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类追求命运共同体努力的道路依然崎岖。任何一种美好的愿望和价值理念,并不会天然形成,更不会自然诞生。在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在不断彰显其巨大世界意义和全球价值。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共同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危及人类安全和未来的斗争,这一趋势已成共识。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在这种大势之下,某些人逆势而行,或罔顾生命、漠然视之;或玩忽职守、应对不力;或心存侥幸、朝令夕改;或将疫情政治化,捞取政治得分和选票;或抗疫不力而推卸责任、甩锅他国。

  人类新的共同价值之光,正崭露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团结合作抗疫的丰富实践中。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亿人口,我们因何而紧密相连?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中国领导人给出了中国答案。从2013年初到2018年中,习近平主席在近70个不同的重大国内国际场合,深刻阐述了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课题,展现了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写入了宪法序言。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演讲,明确指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但是“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在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严峻挑战面前,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既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各国政治家应有的担当。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和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抗疫的实践说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关键在于行动。同时,也再次验证了“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的极端重要性,因为“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在这次伟大的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已经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那些自私者、狭隘者、搅局者、甩锅者,都应反思并回到正确的人类发展道路上来,共筑人类新共同价值观的基础。

  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信守承诺的民族。我们相信,中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携手世界打赢人类抗疫之战的愿望不会改变。

  (作者:王灵桂,系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从杨之华记忆中的“旧棉被”到陈云笔下的“小包袱”,历史细节以它惯有的强烈真实性和巨大表现力,勾画出一个筚路蓝缕、箪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瞿秋白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形象连同孕育他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早已成为昨天,然而,谁又能说他仅仅属于昨天?“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秋白牺牲前自抒胸臆的诗句,庶几可以借来形容现代人心中的瞿秋白。

  • 古代官员如何读书

    官员读书风气历来是时代风气的直接反映。古代许多官员惜时如金,于案牍俗务之隙、戎马倥偬之间读书,既苦读、攻读,又乐读、善读,力求开卷有益。回望古代官员的阅读世界,对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