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历史智慧之光观照现实-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用历史智慧之光观照现实

郑谦 庞松
2020-02-04 09:33:15  来源: 人民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7卷本):郑谦、庞松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国家的发展、规律性的揭示和对未来的正确把握,需要深刻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的支撑。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就能顺应历史潮流引领时代发展,真正让历史智慧之光照进现实。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新中国史研究呈现空前活跃局面,从官方到民间,从资料发掘到专题研究,从宏观叙事到微观考察,从译介国外学术成果到向国外介绍国内研究成果,都有许多值得重视的新观点、新成果、新方法。

  我们组织撰写的这部7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所叙史事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截止于2019年书稿完成,吸收了新中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共分7卷,前后贯通新中国70年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外交等各领域,其中包括国体与政体、中央与地方、中国与世界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时期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经济变革、政治发展、社会变迁带来的人口、环境、教育、城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

  在书稿定位上,我们着重处理好叙史与论史的关系,不把历史写成大事记,要有理论分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使读者在了解史实基础上,获得一些历史启示,引起一些思考;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注意站在时代高度回应现实问题,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历史实用主义,增强道路自信;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一些重大结论以经典著作为主,但在新资料、新结论、历史阶段的划分等方面也有所创新,体现当代人对新中国史的认识和研究水平。

  历史学的发展,一要靠史料的发掘和积累,一要靠认识方法、分析方法的提高更新。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历史研究必须忠实于史实。但是,认识历史的理论、方法、分析框架却在不断发展、更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历史可以有不同认识、认识可以有不同理论高度和深度。在理性的、专业的研究和写作中,应该注意学习、借鉴国外一些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成果。但我们认为,开放的、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被证明是观察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的科学、有效的分析工具,是我们写作这部通史的理论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形态,不断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提升我们的认识高度,给我们与时俱进的勇气与追求。用它来审视当代中国史,会有许多新的视角,产生一些新结论、新认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主编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的我们,同为新中国的同龄人,这是我们永远的骄傲。“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同志的这句话,我们在中学时代就铭记于心。50多年过去了,它一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灵魂深处闪耀,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给我们以勇气、胸怀和力量。如今,青年时代的憧憬、梦想已成为现实,这是我们的荣耀与幸福。我们毫不怀疑,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们庆幸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奋斗、巨变与希望的新时代。

  与新中国同龄、同行,共同经历风风雨雨、沧桑巨变,目睹中国道路的曲折与辉煌。这种亲身经历及长期理性思考,使我们加深一个认识,70年中,不论是巨大的成就还是发展中的曲折,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获得和发生的。正确总结这些历史经验非常必要,因为它们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文明的智慧结晶。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原主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院校专业设置,要积极填补行业人才缺口

    智能制造作为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面对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职教培训需补齐乡村人才“短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行业人才需求,职业院校怎样衔接、如何满足

    培养经济社会、行业企业所需要的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则是全国所有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过程中,必须高效高质量完成好的共同任务。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技术阶段的时代,我国职业院校怎么回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如何培养行业企业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的实用性人才,既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更是相关院校必须一再提醒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重大命题。今天,我们刊发此版,就希望对于院校和行业的人才培养形成另一个思考的视角和实践的切口。

  • “大国工匠”看柳工

    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变身制造业强国,必先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工匠指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该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的匠人。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